申報國家級小鎮
生態是硬杠杠
在國務院印發的《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著力強調了將大力推進實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圍繞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集中突破工業廢水、霧霾、土壤農藥殘留、水體及土壤重金屬污染等一批關鍵治理技術,形成以骨干企業為核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快速成長的產業良性發展格局。
而節能環保產業在某種程度上將和特色小鎮建設無縫對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是特色小鎮建設中的硬性要求之一。可以說,無論是國家級特色小鎮,還是各地形形色色的特色小鎮,生態都是必選項,無論哪個產業的特色小鎮首先必須是生態小鎮。
住建部、發改委等三部委去年在《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把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基本原則之一。要求補齊生態環境、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短板。
該通知要求中所強調的:自來水符合衛生標準、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達標排放、垃圾無害化處理、綠化覆蓋率較高等方面都彰顯了特色小鎮的綠色生態要求。
在去年住建部發布的《關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中,著重強調:候選特色小鎮近5年“應無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重大環境污染、重大生態破壞”。由此可見,特色小鎮在申報評定中,對有重大環境污染、重大生態破壞等,生態一票即可行駛否決權。
2017年5月26日,在住建部今年下發的《關于做好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中,在強調產業培育的基礎上,著重提到老鎮區的改造提升,要求申報鎮實施了老鎮區整治提升和發展利用工程,做到設施完善、風貌協調和環境優美。
節能小鎮在各地涌現
北京屋聯幫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蔣凌宏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特色小鎮概念本身就蘊含著生態環保、集約式的發展理念。是對解決“大城市病”、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消除城鄉兩極分化等棘手現實問題的解決探索。
蔣凌宏認為,在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中,保溫防水、污水治理等節能環保方面尤其應該從國外吸收、引進先進的理念、設備和技術。
能多潔亞洲區總裁柯保羅在此前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中國的城鎮化進程,環保領域國際化交流與合作,將是一個必然趨勢。在蟲害防治、食品安全、農村水體保護等方面,也會不斷通過技術研發及跨國合作,共同提升中國行業技術并優化專業標準的制定。”
在各地的特色小鎮建設中,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成為小鎮產業的優先選項。尤其是有著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的地域,涌現出一批光伏小鎮、節能環保產業小鎮。比如浙江省特色小鎮培育名單中的諸暨市牌頭鎮環保小鎮等。
從另一個方面講,過去“環保產業不環保”,環保產業園區成為污染重災區的現象一直遭人詬病。而有著生態紅線的特色小鎮出現之后,將倒逼部分環保產業改造升級為特色小鎮,部分企業轉型升級進入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