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一道“綠色門檻”,守一方山水。隨著貴安新區新能源全產業鏈構建的支撐,打造以新能源為主的公共交通綠色體系,成了貴安新區行業主管部門、運營部門及群眾的共識。
“截至目前,貴安新區103臺公交車、50臺出租車及通勤車、旅游包車等都是新能源汽車。”貴安新區經濟發展局交通處工作人員吳傳海告訴記者,貴安新區出臺的《出租車管理辦法》、《旅游包車管理條例》中,都明確規定車輛必須為新能源汽車。
實現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車全覆蓋,支撐點是貴安新區新能源產業鏈的完善。
2017年底,貴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首臺純電動商務客車下線,貴安新區在新能源商用客車制造領域實現零突破。僅僅4個月后,產自貴安新區的首款純電動汽車DEV 1亮相北京國際車展。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配套設置在貴安新區不斷完善。截至目前,新區共有200多個充電樁和一個超級充電站,在新區管委會、花溪大學城、貴安高鐵站、貴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等人流密集區域,都設置了充電樁。
“除了公交車,新區范圍內的物流運輸車、網約車也都采用了新能源汽車。”吳傳海告訴記者,2016年,以生產新能源充電樁為主要業務的貴安新區新能電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占據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先機。
就在剛剛結束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上,貴安新區簽約投資金額達56億元的低碳清潔型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一條年產12GWh鋰電池生產線將落戶,進一步優化新能源產業的布局。
目前,貴安新區已初步構建起集“發電端、儲能端、配售電端、整車制造端、電樁端、后服務端”于一體,以大數據聯通各端、覆蓋全域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模式,初步形成了集群化態勢和規模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