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州市驅車20多分鐘就到達了唐奉鎮,與上次記者走訪不同,空著的工地全部進行了圍擋,“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等環保標語到處可見。“鎮里干凈了很多”,鎮干部楊占杰告訴記者,中央環保督查后,鎮里搞了一年的環境整治,清除垃圾死角,并建立了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長效機制,面源污染治理初見成效。
更重要的是,當地絲網產業重新洗牌。
唐奉鎮過去成規模的絲網企業有200多家,另外還有600多家個體戶,最高峰時全鎮約有4萬多人、適齡就業人口的80%從事絲網行業。楊占杰告訴記者,去年共對168家企業停電處理,達標一家、開工一家。截至去年底,先后有98家企業做了環評,涉氣企業全部取締燃煤鍋爐、用上了天然氣。涉及鍍鋅及浸塑、噴塑、涂塑等的廠子取締了20多家,保留的十幾家正規企業全部上了VOC治理設施。
“有歇的也有添的,有達不到要求自己就停了的,也有從小廠子變成大廠子的。”談起鎮里絲網產業的轉型,楊占杰說,原來一些黑作坊用簡單工藝生產、進行低價競爭,現在黑作坊取締了,市場規范了。
環境治理對產業發展開始形成正向效應。
“做環評費用不少,過去企業比較抵觸,現在則特別踴躍,為什么呢,去年整改中,一直到11月還有部分企業沒有恢復供電,但原來有手續的廠子則正常生產、利潤就大了。人們都意識到,不整改生存不下去,更別提發展了。”楊占杰說。
過去一年,唐奉鎮絲網產業轉型進入快車道。鎮里的絲網園區改名為“深州工業園區北區”,并被納入縣政府規劃,面積也由原來的300畝地擴大到5平方公里。“放什么類型的企業進園區由政府說了算,不讓無序發展了”,一名鎮干部告訴記者,目前園區內已進駐6家大型絲網企業。
河北海特克焊接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絲網加工設備的企業,進入廠區辦公樓,深灰色的地板和高挑的吊頂,復古工業風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負責人馬旭超告訴記者,企業去年進駐園區,廠區環境改善了,設備向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思維上也有了變化,過去廠房臟亂差,現在找不到一個煙頭。過去一些大客戶一看環境差不愿意給我們訂單,現在大訂單明顯多了。
但企業轉型的陣痛、環境治理的艱難仍然存在。
一些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環保治理,浸塑、噴塑、涂塑等工序全部外加工了,但成本較高,還是希望可以自己上生產線。“浸塑等涉及VOC治理,應該達到什么標準,什么樣的技術、購買哪里的設備可以達標,企業一頭霧水,希望相關部門多提供技術指導。”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
唐奉鎮的改變是近年來河北一些小產業集中的地區環保轉型的一個縮影。今年,環保部提出,將進一步加強京津冀地區散小亂污企業污染治理,對不符合要求的小企業集群予以取締。對唐奉鎮來說,產業轉型已經先行一步,而且,環保壓力已經強有力地傳導到鎮、村及企業。“環保這根弦一直繃著,沒有松過”,談及一年來的環保工作,一些鎮干部這樣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