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數據顯示,2017年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6889輛和5682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69.1%和74.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下降66.2%,新能源客車銷量下降97.3%,而新能源貨車銷量下降74.8%。
這個月的產銷量規模僅與三年前的2014年年中相當,在2014年8月之后,新能源汽車進入發展快車道,此后產銷每個月都超過5000輛。
回顧2016年1月環比大幅下滑,是因為補貼政策的不明朗,導致市場層面的舉棋不定。但是整體來看去年一月仍然是保持同比增長的,今年新能源汽車所出現的環比、同比均下滑,引發了業界對行業發展的擔憂。
“今年1月份新能源車的情況與生產目錄有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解釋說,“去年12月才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申報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對2016年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進行重新審核。由于對235家新能源企業的2193款車型重新審核周期較長,而且一旦審核未通過,車企將面臨無法拿到補貼的風險,才導致很多車型無法正常銷售的局面。”
即便如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依舊維持對新能源汽車全年銷售70萬輛到80萬輛的判斷。許海東補充說,“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確實需要通過政策調整來調節產業發展,雖然1月份數據并不理想,但相信過渡期之后,新能源汽車仍將呈現較好發展。”
不過有部分業內人士卻看法不一,他們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限購城市,從這一結構來看,新能源消費還未真正步入靠市場驅動的階段。1月份新能源汽車不論同比還是環比均出現下滑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一現象。隨著補貼的逐步下降,如何憑借成本、服務等優勢突圍,是目前新能源車企所面臨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