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來到烏魯木齊市建委,時常聽到同事朋友表達對首善之地空氣質量改變的欣喜之言,也從微信、QQ中,看到市民曬出呼吸新鮮空氣的美麗心情,便對這座城市是如何揭掉罩在城市上空的“黑帽”的充滿好奇。利用工作之便,我開始探尋烏魯木齊重現藍天白雪的背后,市建委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拆”字當頭,打響“煤改氣”戰役
同事告訴我,有著“優美的牧場”的烏魯木齊,從1984年開始集中供熱。
那時的冬天,晴天見不到艷陽,雪天見不到白雪,市民連白襯衣、白羽絨服都不敢穿。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的發展。
當央視公開播報空氣質量排名時,烏魯木齊常常名落孫山,曾一度成為全國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城市之一。揭掉罩在城市上空的“黑帽”,成為所有人共同的期望。
從1998年起,全市開展了以“拆小并大”為主的首輪大氣污染治理。我查了一下,累計拆并各類燃煤鍋爐約2.9萬臺。到2011年,實現以熱電聯產(5家)和集中燃煤供熱(44家)為主、清潔能源為輔的供熱模式,供熱面積達到1.16億平方米。
2012年,全市又開始新一輪的供熱能源結構調整,大規模實施“煤改氣”,當年完成投資121億元,對全市所有燃煤鍋爐實施天然氣改造,共拆除大型燃煤鍋爐共計431臺,新改建燃氣鍋爐房242座,安裝燃氣鍋爐710臺共1.29萬蒸噸,鋪設燃氣輸配管網246公里。改造后,全市天然氣供暖比重達76%,其余為熱電聯產供熱,改造規模和建設速度創造了全國清潔能源改造的新紀錄。當年共減少燃煤消耗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3.5萬噸、煙塵1.7萬噸,實現了供熱能源結構的重大調整。2012年全年空氣質量達標292天,創下烏魯木齊市自1995年有空氣質量監測數據以來的最好成績。2013年1月至8月,烏魯木齊空氣質量在西北地區綜合位列第二,受到環保部的表揚。
由于“煤改氣”工程規模空前,點多面廣,工作任務重,涉及中央駐烏企業、自治區、兵團、部隊、民企等多個部門和單位,情況復雜,協調難度大,在改造工作的每個階段,都遇到了重重的困難。面對每家改造單位復雜的情況,建委供熱辦沒有抱怨,更沒有退縮,而是親力親為的去解決每一件事情。有的改造單位改造意愿不積極,就不斷地去做工作,讓這些改造單位認識到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有的單位反復的變更改造方案,就去積極的與設計院協調,確保得到最優方案;有的單位資金困難,就去協調其上級單位落實資金,并協調燃氣施工單位在建設費用上給予優惠;有的單位改造進度偏慢,就反復的去施工現場催促進度……實施“煤改氣”日子里,供熱辦工作人員的足跡遍布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
千言萬語,千辛萬苦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報,那就是一舉摘掉了全國重點污染城市的帽子。
“空前絕后”“史無前例”……這是北京赴疆“煤改氣”專家組對烏魯木齊“煤改氣”工作的評價。一年內實施清潔能源改造的面積,相當于北京市近十五年的改造量。我不得不對這場“戰役”肅然起敬。
“穿”字暢行,“民心工程”暖民心
給既有建筑穿上保暖衣,是烏魯木齊各小區常見的風景。
2014年,烏魯木齊市計劃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360萬平方米,總投資11.34億元。項目完工后,每個采暖期可節約標煤6.12萬噸,折合天然氣5354萬立方米,可節約燃氣費用7334萬元。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不僅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同時,提高居住舒適度。據測算,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后,在同等供熱狀態下,建筑平均室溫可以提高4到6攝氏度,約4.5萬戶百姓可以切實體驗到“民生工程”帶來的溫暖。
我了解到,自2005年起,烏魯木齊市建委墻改辦、供熱辦、節能科技處聯手,在全國率先實施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先后被國家住建部確定為“國家節能暖房工程重點城市”,中德技術合作“中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第二批示范城市、住建部/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中國供熱改革與建筑節能項目”、“世界銀行貸款”烏魯木齊集中供熱節能改造項目等,為我市大規模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幾年,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資金規模和投入逐年加大,改造資金從當年的580萬元到2013年的13.42億元。累計投入資金39.87億元。
2010年起,烏魯木齊市充分發揮區縣優勢,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重心逐步向區縣傾斜,隨著全市煤改氣工作的不斷深入,既有建筑改造將顯得更加迫切和必要,其節能節錢的效益凸顯。
“節”字當家,公用建筑先綠一步
2013年,烏魯木齊市出臺了《批轉關于加強烏魯木齊市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圍繞新建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公共建筑供熱計量收費、公共建筑節能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公共建筑節能運行管理水平、高校公共建筑節能七個重點任務加強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并明確了責任分工,細化了相關單位的工作任務,還將各責任單位公共建筑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和措施落實情況納入全市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體系,為切實加強全市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工作,降低公共建筑能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從市建委節能科技處得知,目前,全市開展了100棟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工作。該項目的實施使目標建筑的能耗情況一目了然,便于業主單位和主管部門了解建筑能耗變化,及時調整相關設備運行情況。
從2014年起,烏魯木齊市政府投資的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筑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形成完備的綠色建筑發展推廣機制。
“循”字活躍,推動住宅產業發展
推動住宅產業發展,制度是保障。
2013年,市政府出臺了《批轉關于推廣應用頁巖燒結保溫砌塊等新型建材的通知》,進一步引導和推動新型建材的推廣應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