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綠色電巴”項目是利用現代綠色環保動力交通技術和創新產品實現大型社區以公交微循環暨魚骨理論與大公交運營時間的全面對接“壹公里出行概念”的解決方案。據上海市港口交通管理局和社區服務中心2010年提供的數據,上海市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的第一、第二批以保障性住房為主的近郊基地和中低普通商品房為主的大型居住區共計38個,加上原有成熟的中心社區,日常有超過1000萬常駐及流動人口需要解決“壹公里出行概念”的便民服務。此舉措重點解決當地公交與地鐵的人流疏散問題,提升公共交通效率,規范社區內公共交通營運,便利區內企業、居民日常短途出行,建立一個和諧、環保、便民的社區環境,創新性的啟用了電動便民車微循環交通模式。本項目正是適應這一需要而提出,借鑒國內外新一代電動環保短途交通工具,運用于上海市大型社區的交通配套系統中,通過示范運營,以科學發展觀的態度,積累經驗,為城市交通節能減排,打造親民、便民,提高幸福指數的新時代,新公交。開發建設上海綠色電動巴士便民服務平臺及打造“4050”再就業平臺。 微循環公交線路的設置初衷是建立一套短線、高效率、短等候時間的局域公交系統,其站點密集、間較較小,因此各站點在單位時間內的乘車需求不會太大而現在使用大型公交車運營,出于成本考慮,系統不可能實現間隔 5 分鐘以內的高密度發車,只能沿用傳統公交線路 10 到 15 分鐘的發車間隔,直接導致微循環公交線路的班次間距過大,完全無法實現其短線、高效、快速的設計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公司以服務上海城市建設為己任、以方便市民出行為目的,本著自籌資金、自負盈虧的創業精神,率先在上海創建一個提供大型社區居民壹公里生活圈出行的“壹百萬家庭、壹公里出行”的電動巴士示范運營服務平臺。電動便民車微循環交通模式在方便區內居民日常短途出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和交通噪聲及美化區內環境的同時,也將為電動車的社區微循環模式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