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正在全面提升,優質的旅游資源則是旅游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如何協調環境保護與旅游資源保護,已成為當前必須面對的一大課題。可喜的是,我省及市州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規范:嚴禁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開展旅游活動,把環境評估作為A級旅游景區創建的前置條件……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搞好生態環境保護,必能推動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推動旅游業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7月26日,第三屆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將在成都舉行,將推出30個旅游新業態項目,這些項目都倡導生態、環保、節約型的旅游開發模式,探索循環經濟和旅游開發結合的有效途徑。
四川是全國旅游資源最豐富、品質最高、種類最全的省份之一,近年來成為國內外旅游業投資的熱點區域。如何協調環境保護與開發的關系?省旅游發展委主任傅勇林表示,只有把綠色思想、綠色價值觀根植于旅游產業的發展基因中,才能讓綠色變得“精彩紛呈”。
□本報記者 劉星
強化環保底線
嚴禁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開展旅游活動
《四川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基本形成城鎮化、農業和生態安全等三大戰略格局,從總體上將全省劃分為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三大類功能區域。
綠色主線,一以貫之。《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用生態環保的發展路徑,強化了環保底線。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以若爾蓋草原濕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秦巴生物多樣性、大小涼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等四類重點生態功能區為主體。
亞丁、四姑娘山、若爾蓋濕地、唐家河、米倉山……這些被全球旅游愛好者追捧的美景,都屬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試驗區三個層次,我省明確提出,嚴禁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開展旅游活動,從嚴控制在生態敏感區、生態脆弱區的旅游活動,僅在試驗區可以進行少量科普教育、旅游開發建設。“這些開發建設項目必須要有旅游開發規劃,且必須經過環境影響評價,要嚴格按照程序報批,開發規模和體量要嚴格受到管控,要采取必須的環保設施和設備嚴防污染破壞,要嚴格控制環境容量,避免超載帶來污染。”省旅游發展委規劃財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探索頂層創新
研究編制“四川綠色旅游企業標準”體系,建立健全綠色旅游認證機制
進入三伏天,廣安市華鎣山景區、達州市八臺山景區、綿陽市藥王谷景區、雅安市二郎山喇叭河景區等成為游客納涼的好去處。這些景區都是我省的生態旅游示范區。“我們和省環保廳、省林業廳聯合發布《四川省生態旅游示范區評定標準》,示范區代表了我省生態旅游形象。”省旅游發展委產業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示范區在生態旅游資源、環境保護、生態規劃建設、生態旅游管理服務、生態旅游設施和生態旅游產品建設成果等方面的檢查評審非常嚴格。
目前,我省正在實施《四川省旅游廁所建設管理三年行動計劃》,把旅游廁所建設作為旅游度假區、A級旅游景區、文明城市、園林城市、美麗鄉村等創建評定的重要指標,并實行一票否決。自2015年開展旅游廁所革命工作至2016年12月底,我省共完成新建改建廁所2317座。今年,我省計劃新建改建旅游廁所1002座。
有動作,更有思考,我省正在探索旅游業綠色發展的頂層創新。研究編制“四川綠色旅游企業標準”體系,建立健全綠色旅游認證機制,推出綠色旅游產品和綠色企業名錄,引導涉旅企業實施綠色標準,開展綠色管理,開發綠色產品,研發綠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