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現有的供氣形勢,卻不容樂觀。業內人士預計,北京今年天然氣需求缺口或達50億立方米。而且隨著“煤改氣”推進,北京計劃今年壓減燃煤30%,將煤炭消費總量削減至700萬噸以內,基本實現城六區和南部平原地區“無煤化”。
為滿足北京地區對天然氣的需求,推動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快大氣污染治理,2016年7月,陜京四線輸氣管道工程(簡稱陜京四線)開工建設,截至2017年7月10日,已完工883.69公里,約占總長度的80%,計劃于10月底建成通氣。
日前,記者沿著建設中的陜京四線一路行走,一探項目建設的究竟。

行走印象之一: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助力陜京四線建設
野曠天低,原野茫茫。
5日上午,記者一行乘車前往陜京四線第一標段的一處施工地點——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紅慶河村。車輛疾馳在內蒙古寬廣的草原上,目之所及的是青青的原野,其間點綴著羊群、俊馬,遠處是起伏和緩、延綿不絕的山巒。
正當記者感嘆于山河的壯美時,一條黑色的長線出現在視野里,直到天邊盡頭,那就是正在建設中的陜京四線管道工程。車輛駛近,隆隆的施工聲漸漸清晰。
剛進入施工現場,記者馬上就注意到一個再熟悉不過的事物——二維碼,每根管道上都有一個醒目的二維碼標簽。
據現場負責人介紹,只要用專門的app掃一掃,該段管道的生產廠家、工藝標準、材質、物料等相關的信息,就都可以得到,這就好比每根管道都配了一個“身份證”。這樣一來,如果發現某一管道有問題,想要檢查某一部位的話,只要通過簡單的“掃一掃”,就可以很快得到相關資料,更好更快地實現“對癥下藥”。
第一標段防腐工作負責人鄭玉海介紹,目前正在進行作業的是線路第一標段的防腐機組。防腐補口是管道焊接好后,對焊接口進行處理的重要步驟,直接影響管道日后運營的安全。和以往相比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
高效。和傳統的手工防腐補口相比,機械化防腐補口技術的除銹時間僅需8分鐘,加熱時間縮短至5分鐘,收縮/回火時間也僅需6分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靠。設備使用的中頻加熱和紅外收縮技術,使管口受熱更加均勻,其補口質量遠遠好于手工補口,能夠對管道安全運行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
環保。機械化防腐補口技術采用的是密閉式噴砂,不僅噴砂除銹的質量、效果、外觀非常好,而且鋼砂用量少、完全回收、循環使用,真正做到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