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日18時,中央環保督察組移交地方及省直部門辦理的1683件信訪件,已辦結693件,完成41.2%;已立案處罰380家,責令整改1295起,累計罰款1643.5萬元,立案偵查25起,行政拘留11人,刑事拘留2人,約談312人,追責230人。
為了讓環保督察落實更給力,我省各地創新機制,涌現不少亮點做法。
領導包干制 事后跟蹤制
“一把手”一線抓整改破解“老大難”
作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從2016年起,我省率先將市長環保目標責任書升級為書記、市長環保目標責任書。在每年兩會期間,九市一區黨政“一把手”與省委省政府簽訂環保“軍令狀”,在全國率先扛起環保“黨政同責”大旗,并率先全國成立以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副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層層傳導責任,確保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層層落實。
針對中央督察組轉辦的群眾信訪件,我省認真落實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層層壓實責任鏈條,黨政領導紛紛帶隊一線開展現場督辦,立查立改,及時回應百姓呼聲。
福州西湖和內河治理是百姓關注的民心工程,也是難啃的“硬骨頭”。雖然歷年整治,但仍存在部分黑臭水體等問題。針對中央督察組轉辦群眾投訴,省委副書記、福州市委書記倪岳峰,市長尤猛軍分別帶隊到西湖現場辦公,部署落實整改工作。目前,福州已全面打響內河綜合整治攻堅戰。
為推動中央環保督察組轉辦的群眾信訪件中“老大難”問題解決,連日來,各地黨政領導紛紛一線帶隊督促整改落實,如,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帶隊前往晉江市、泉州臺商投資區開展現場督辦,并對主要領導進行約談;南平市委書記袁毅、市長許維澤分別帶隊到延平區、建陽區、松溪縣、政和縣等地開展專項調研督導,要求各級各部門以對子孫、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打贏生態環境整治攻堅戰;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市長李建輝到仙游縣、涵江區實地察看鯉南鎮大坂機磚廠、江口九里洋河道石庭河段整治情況,要求加大力度把整治工作推向前進;漳州市委書記檀云坤、市長劉遠帶隊到一線察看內河整治、揚塵治理、環境衛生等方面情況,推動責任落實到位、問題整改到位……
“壓力非常大,感覺身上擔子更重了。”基層干部坦言。
有了壓力,才能真正重視,越來越多“一把手”一線抓環保;有了壓力,才能形成合力,越來越多部門不再推諉扯皮。
壓力就是動力。為推動整改落實,一些地方還創新機制,讓“黨政同責”更有效落地。如三明市建立領導包干制,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領導實施掛點包干制度,掛點市領導分赴掛點縣(市、區)指導環保督察迎檢準備工作,督辦信訪問題整改。
針對中央督察組轉辦的信訪件,一些地方還建立事后跟蹤機制,如,三明、泉州等地在企業整改過程中,組織相關部門執法人員實施全程跟蹤,不定期到現場進行后督查,不僅改到位,還管到位。
建立群眾參與機制
“整改滿不滿意,老百姓說了算”
督察問責不是目的,環境改善、百姓受益才是關鍵。
群眾利益無小事,大到生態破壞,小到油煙、噪聲擾民,只要是群眾舉報件,各地各部門都高度重視,做到件件不放過,事事有著落。
為了讓環保督察更接地氣,落實更有力,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我省不少地方建立群眾參與機制,發動群眾一起研究整改措施、提出意見建議,邀請群眾代表共同參與排查,現場監督。
“整改滿不滿意,老百姓說了算。”在永泰縣,針對中央環保督察組轉辦的群眾投訴蜜餞廠排放黑色廢水、臭氣擾民的信訪問題,當地政府立即責令10家蜜餞廠停止生產,并決定設立蜜餞行業加工園區,污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不入園區的堅決取締。為全面客觀了解村民對信訪件辦理情況的滿意度,5月4日,永泰縣召集村民代表召開座談會,認真傾聽群眾心聲,得到村民認可。
在南平建陽區,轉辦信訪件中,有群眾反映曼山別苑小區附近豬場惡臭擾民,4月30日,副區長帶隊現場排查,并擴大排查范圍。和以往執法不同,檢查組還專門邀請小區業主代表共同參與排查,業主代表用手機錄制視頻在業主微信群里直播。
隨著越來越多信訪件落地整改,以及身邊一件件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群眾在環境質量改善上有越來越多獲得感,對政府的信任與好感也逐步加深。
舉一反三 建長效機制
“決不讓污染死灰復燃”
環保督察會不會是“一陣風”?做做表面文章,等督察組走了又死灰復燃?面對群眾的擔憂,各地以環保督察為契機,舉一反三,查漏補缺、健全制度,以長效監管機制鞏固整改成效,杜絕問題反彈。
為徹底整治全市內河,福州全面打響內河綜合整治攻堅戰,啟動7個水系治理項目包,引進國內一流團隊治理81條河道、長效維管100條河道,目前已有14條河道進場施工,6月底前全面展開。采用“7+5”模式實施沿河環境提升工程,即沿河截污、河道清淤、管網清疏、把水引進來、讓水多起來、讓水動起來、讓水清起來的黑臭水體治理策略,以及“拆違、建路、種樹、亮燈、建景”的沿河環境提升策略,最終實現內河水質和沿河環境的全面改善。
為長效整治畜禽養殖污染頑疾,莆田市政府日前下發《關于開展“反彈復建”畜禽養殖場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明確全市從2017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開展“反彈復建”畜禽養殖場專項整治行動,拆除關閉所有“反彈復建”畜禽養殖場(戶)。眼下,各縣區鉚足干勁,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向畜禽養殖污染發起重拳整治,形成高壓態勢。
為徹底解決大排檔擾民,三明市疏堵結合打造新型環保餐飲夜市,設置臨時集中點,給大排檔“安家”,建設美食一條街,讓大排檔“回家”。投入700多萬元,建設夜市大排檔集中規范點,打造一條滿足大眾需求的中式仿古美食商業街。同時,加大力度整治環境,讓餐飲業“宜家”。
查處一件,震懾一方,影響一片。為全力守護一方清水,漳平市建立“河道警長制”,由市公安局局長擔任河道總警長,各派出所所長擔任所在轄區的河道警長,負責涉及河長制工作方面治安、刑事案件的查處,協助河長制相關部門處理水事糾紛或其他違法水事案件的查處,同時參與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實現“河道警長”與“河長”無縫銜接。
為了從源頭防止死灰復燃,走上綠色發展之路,“拆”之后,各地紛紛在“轉”上下功夫。如,南平市積極引導生豬退養戶盡快實現轉產轉業。組織開展食用菌種植技術、休閑觀光旅游業等專業技能培訓。其中,延平區南山鎮后溪村村支書帶頭成立銀杏果蔬專業合作社,把村里閑置的200多畝土地進行流轉,種植時令水果蔬菜,發展生態種植產業。同時,打算充分利用百年銀杏資源,開辦農家樂,帶動全村旅游業發展。
隨著綠色發展深入人心,福建生態文明之路正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