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凈科技的光催化技術為何能引領整個環保行業變革,其成功的秘訣又在哪?從技術與研發團隊等方面我們或可得知一二。
破解光催化技術應用難題,掌握核心技術、
被發現于1972年的光催化技術是人類所發現的唯一的光合作用逆反應。由于二氧化鈦(TiO2)光催化材料被光激發后產生的空穴和電子具有強氧化還原性(120 KJ/mol),能將幾乎所有的有機物礦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加之其反應條件十分溫和,不需要任何化學輔助即可將有機物安全地轉變為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所以被稱為“當今世界最理想的凈化技術”。基于這種原理,光催化技術能夠在除甲醛、抗菌殺菌等領域發揮重大作用,和傳統以空氣凈化器為主,只能處理浮塵顆粒的室內污染治理技術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但這一技術仍然存在應用難題,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缺乏合適的催化劑附著載體;二是光催化材料在分解有機物的同時,還會對有機載體造成腐蝕,使納米粒子無法安全附著。而同凈科技所做的就是突破光催化技術的應用瓶頸,讓光催化技術能夠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同凈科技以非直接接觸法將納米光催化劑負載于有機載體上,保持高活性的同時又能避免有機載體被光腐蝕,成為了世界上首個成功解決光催化劑腐蝕有機載體問題的技術。同時,杭州同凈科技采用動態柔韌的三維形態有機物作為載體,提出了“體催化”的概念將整體催化能力提高10萬倍,且巧妙地解決了納米光催化劑的回收問題,極大地節約了治污成本,解決了光催化技術的應用推廣難題,為環保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目前,同凈光催化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如在2016年召開的首屆世界工業設計大會籌備期間,同凈科技為大會場館提供空氣凈化產品與服務。其產品自11月21號入場至12月1號離場,共計十天治理時間。治理范圍高達15000立方米,目標治理空間的甲醛值更是從0.2 mg/m3降至0.02 mg/m3以下(0.1 mg/m3為國家安全標準),所承接的異味嚴重、甲醛超標的場景最終全部達到治理標準。

圖:同凈光催化網毯為世界工業設計大會提供空氣凈化服務
堅守學術精神的研發團隊,奠定企業的高創新力
如果說掌握光催化技術應用的核心技術是同凈科技能受到業內外關注的主要原因,那么其堅守學術精神的研發團隊,秉持創新的企業精神則是同凈能夠突破光催化技術應用瓶頸的關鍵。
據了解,同凈科技的創始人、董事長王晟,從2003年起就開始帶領團隊專注于光催化技術的研發,經過近十二年的潛心研究,終于成功地解決了光催化劑腐蝕有機載體、難以附著等應用瓶頸,使得光催化技術大面積應用推廣成為可能。而在對光催化技術的研發中,嚴謹的學術精神和科研的創新精神也融入了同凈科技的DNA,這也使得同凈科技能夠在堅持產品研發的嚴謹性的同時,也形成了市場所需要的開放精神,為光催化技術在更多領域得到推廣應用提供了可能。
有業內人士表示,同凈科技能夠突破光催化應用瓶頸,與其強大的產品創新能力和一直堅持的嚴謹學術精神分不開。對于企業而言,不論是創新精神還是學術精神,不能僅僅只是一個標簽或者噱頭,必須融入產品研發設計的各個環節中。在這樣的理念下,企業才能夠在喧嘩浮躁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初心,安心做產品。也因此,同凈科技對于整個環保產業的撬動作用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