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環保部分別與天津市政府、河北省政府成立聯合調查組開展現場調查。初步查明廊坊市大城縣和天津靜海區滲坑污染問題基本屬實。環保部要求制定整治方案,加快治理進度,減輕對周邊環境影響,并將對相關滲坑污染問題掛牌督辦。
河北大城縣 滲坑治理后水質反彈未達要求
4月18日,一環保微信公眾號發布《華北地區發現170000平方米超級工業污水滲坑》的圖文報道,稱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南趙扶鎮存在17萬平方米和3萬平方米兩個工業污水滲坑,航拍的污水滲坑呈紅黑色,觸目驚心,引發社會關注。
環保部對此回應稱,4月19日上午,環境保護部和河北省政府聯合調查組現場查看了媒體報道的廊坊市大城縣兩處滲坑。據大城縣政府反映,兩處土坑均為多年挖土形成,2013年曾發生廢酸違法傾倒事件,導致坑內存水及土壤受到污染。廢酸傾倒事件發生后,大城縣政府組織相關單位對污染水體進行了治理,但治理工作一直未完成。
聯合調查組已要求大城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立即對滲坑水體、土壤及周邊地下水開展監測,并制定整治方案,加快治理進度,減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同時做好信息發布工作,及時向社會公開監測及治理信息。環境保護部將對相關滲坑污染問題掛牌督辦。
大城縣縣委縣政府19日則表示,兩處滲坑曾經由環保公司開展治理,但治理后出現水質反彈、治理未達到要求。當地將采取多種措施,不惜任何代價將滲坑治理到位。
根據大城縣環保、公安部門的調查,兩處污水滲坑均位于大城縣南趙扶鎮,分別為原南趙扶磚廠滲坑和原化肥廠滲坑。滲坑污染系由旺村鎮村民李某某叔侄將廢酸傾倒進坑塘所致。2013年5月28日,大城縣公安局立案并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2016年底,大城縣政府將兩個滲坑治理工程列入2017年縣政府重點工程,預算3848萬元。
4月19日,國家、省市環保部門到大城縣對污水滲坑進行實地考察,并提出指導性意見。大城縣通報表示,政府已成立滲坑治理領導小組,加快推進治理工作,將聘請國內先進治理公司,按照水樣、土樣檢測結果開展水體、土壤修復工作。
天津靜海區 2013年摸底排查有18個類似滲坑
環境保護部19日晚間通報,環保部和天津市政府聯合調查組4月19日現場查看了媒體報道的靜海區西翟莊鎮一處滲坑。環保部將對相關滲坑污染問題掛牌督辦。
通報稱據天津市環保局2013年摸底排查情況,靜海區有18個類似滲坑,多為廢酸傾倒或偷排所致。靜海區政府自2014年起開展滲坑廢水重點整治工作,已治理完成14個滲坑。
2016年底,靜海區政府完成采購招標,對剩余4個滲坑(含此次媒體報道的滲坑)進行深度治理,目前已治理完成1個滲坑。聯合調查組現場檢查時,滲坑廢水治理設備正在安裝調試。
聯合調查組已要求靜海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立即對滲坑水體、土壤及周邊地下水開展監測,并加快治理進度,減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同時做好信息發布工作,及時公開環境監測和污染治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