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湖要錢、要地、要房趨勢未遏制
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焦煥成通報反饋意見。焦煥成說,在督察談話中,許多領導同志認為,湖北省一些地方和部門在環境保護方面說得多、做得少,喊得聲音大,抓的力度小,重發展、輕保護的思想觀念沒有完全轉變。“有的同志反映,宜昌、襄陽兩個副中心城市鉚著勁比發展速度,別的沒趕上武漢,污染程度趕上武漢了。”此外,還有人反映,這些年一些地方向湖泊要錢、要地、要房的趨勢仍未得到遏制,侵占蠶食湖泊的問題仍在發生,讓人十分痛心。
據通報,2015年對地市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中,主要經濟指標權重基本穩定,但生態環境類指標權重卻從上年13%~21%下降到6%~12%。有些地方黨委一年到頭很少研究環境保護工作,咸寧市委常委會2013年至2015年3年未研究環境保護議題。
對水資源索取過度 河湖水體“碎片化”
湖北被稱為千湖之省,長江干流在湖北境內流程長達1000多公里,占據長江干流流程的1/3以上,水資源豐富。但湖北省水利(水務)部門對水資源索取過度,盲目開發,導致一些河湖水體“碎片化”。
督察指出,湖北省全省共建成水庫6275座,水電站1788座。府澴河流域面積僅約1.8萬平方公里,建設水庫達888座,河流水體“湖泊”化。江漢平原水系發達,但上下游各自為政,建設各類涵閘、水壩上萬座,水資源、水污染糾紛不斷。四湖總干渠上百條支渠兩千余座涵閘長期關閉,污染物長期累積,汛期開閘排水時,常常導致下游洪湖水質下降。
此外,填湖占湖問題依然存在,武漢官蓮湖西北部10個湖邊塘、硃山湖北部近200畝水面、湯遜湖約145畝湖邊塘均屬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規定應予保護的水域,但全部被武漢市劃出保護范圍,并作為建設用地出讓,在2013年以后被陸續填占用于工業和房地產開發。
武漢建筑垃圾亂堆填導致防洪能力下降
督察組指出,湖北全省長江支流總體呈現“好水變少、差水增多”的趨勢。沿江部分重化工企業環境違法問題突出,沿江8市(州)87個工業園區,近50%未配套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廠。
武漢市環境形勢嚴峻。2015年,全市166個湖泊中,水質優于Ⅲ類的僅占4%,劣于V類的高達23%;與2013年相比,30個湖泊水質變差。生活污水直排問題突出,青山區東部地區每日約1.7萬立方米生活污水直排北湖。督察組隨機抽查長江、漢江沿線60個雨水排口,有42個混入生活污水。
此外,武漢將大量建筑垃圾違規堆填于魚塘、蓄洪垸、農田等低洼之地,導致城市防洪防澇能力下降。
據通報,截至2017年2月,督察組交辦湖北省的1925件環境問題舉報已全部辦結,責令整改917家,立案處罰359家,行政拘留23人,刑事拘留5人,問責522人,約談9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