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郭雷老人家所在的漣水社區所轄的小區周邊10噸以下燃煤鍋爐房在2016年全部進行了“拆小并大”,和大熱源進行并網,變成換熱站,2016年供暖期開始實施24小時恒溫供熱,不再像過去那樣按點供熱,燒時熱,不燒時就冷。郭雷老人說,雖然他家是6樓頂,可是屋里的溫度每天都保持在20多度。
郭雷老人家周圍都是幾十年的老房子,以前屋里散熱快,晚上10點后鍋爐房就壓爐了,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燒,半夜里起來別提多冷了,自從鍋爐進行“拆小并大”,現在在家里可享福了。
2016年4月1日,上個采暖期結束后的第一天,沈陽市全面開始實施10噸以下燃煤鍋爐拆除改造。這是沈陽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本著為人民負責的精神,全面落實國家大氣十條及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取締建成區內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為重點,全力實施的沈陽市抗霾攻堅行動。
經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截至2016年11月1日采暖期到來前,沈陽市已經全部完成省政府下達的1352臺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拆除任務,其中工業和服務業鍋爐共拆除994臺,社會化供暖鍋爐拆除358臺。在計劃任務以外,沈陽市還額外拆除了建成區外的鍋爐565臺,其中工業和服務業鍋爐526臺,社會化供暖鍋爐39臺。我市2016年實際完成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共計1917臺,總噸位達到5864蒸噸。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淘汰和改造任務。
燃煤鍋爐改造打起組合牌
面對我市燃煤小鍋爐數量多、分布廣、產權多元化的現狀,在財政資金緊張,能源基礎設施有限,集中熱源能力不足,電力優惠政策不明晰等一系列困難,沈陽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組織全市力量,全力推進我市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
沈陽市委、市政府以踐行生態文明的戰略思想謀劃我市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將燃煤鍋爐拆除改造作為我市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經濟轉型的重要措施,舉全市之力深入推進。
結合我市“十三五”規劃以及燃煤總量控制方案和城市供熱規劃,制定印發了《沈陽市燃煤鍋爐淘汰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2016年在我市全域范圍內開展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在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淘汰建成區內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的工作指標基礎上,自加壓力,積極推進10噸以上和非建成區10噸及以下具備替代條件的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
市政府成立了藍天行動領導小組,與13個地區政府和25個相關政府部門簽訂目標責任狀,將燃煤鍋爐拆除工作進行量化分工,形成了市政府統一指揮調度,區、縣(市)政府為主體,兩級藍天辦綜合協調,有關部門積極推動,督考部門績效考核的拆鍋爐組織推動體系。
一年減少
9528噸
煙塵排放
在2016年拆除的燃煤鍋爐中
實施拆除聯網717臺,共3713.6蒸噸,并網面積3000萬平方米
實施“煤改氣”419臺,共1058噸
實施“煤改電”308臺,共544噸
徹底拆除報廢473臺,共548.4噸
可減少煤炭消耗量達到83萬噸
可減少煙塵排放9528噸/年,占排放總量的10%
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4400噸/年,占排放總量的15%
減少氮氧化物排放9900噸/年,占排放量的11%
減少爐渣排放7.8萬噸
經測算,這些燃煤鍋爐的改造拆除
一爐一策
訂制式拆改
開展燃煤鍋爐信息摸排工作
以各行政區為單位,組織街道、社區以及相關部門力量,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為期1個月的燃煤鍋爐摸底普查。編制我市燃煤鍋爐信息清單,掌握最基礎的信息資料,為下一步拆改工作推進奠定堅實的基礎。
廣泛進行燃煤鍋爐拆改宣傳
向社會發布了《沈陽市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的通告》。明確了我市燃煤鍋爐拆除改造的工作要求、工作時限以及相關的法律責任等。同時各行政區分別召開了由各燃煤鍋爐使用單位參加的拆改工作宣講會,強調拆改工作的重要性,明確鍋爐產權單位的主體責任,宣傳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
開展燃煤鍋爐拆改技術指導工作
各區(縣、市)環保局深入鍋爐現場,累計走訪企業7000余家次。在宣講政策的同時,逐臺開展小鍋爐登記工作,建立“一爐一檔”。同時通過現場勘驗,調查周邊集中供熱、燃氣管網、供電負荷等情況,實施“一爐一策”,召開技術對接會,請專家講解燃氣、電等改造技術方案,指導幫助企業制定鍋爐具體拆改措施。
換位思考
解企業難題
拆除燃煤“小鍋爐”,可以說既是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又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重要舉措,然而,對一些企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實際操作起來確有許多難題。為此,市政府沒有進行簡單的行政命令式地強拆,而是換位思考,從企業實際出發,千方百計為企業解難題。
創新融資方式
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投資,積極吸引銀行、金融機構等社會資本參與我市環保產業發展。通過市場化、社會化手段,利用融資平臺,申請25億元的中長期貸款,為全市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提高補貼標準
正式印發《沈陽市大氣治理資金支持燃煤鍋爐淘汰項目實施管理辦法》,提高補貼比例,確定2016年拆除聯網、清潔能源改造和經營性補償的標準。并網工程費按40元/平方米進行補貼,經營權補償按15萬元/蒸噸進行補貼,煤改清潔能源工業項目建設補貼比例為70%、商業項目建設補貼比例為50%。大大提高了業主拆除鍋爐的積極性,同時也解決了小微企業的實際困難。
齊心勠力 多贏不是夢
有道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16年沈陽市大力推進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實現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豐收”。
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改善
燃煤鍋爐拆除對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效果從進入冬季采暖期的監測數據體現得更為明顯:
優化供熱結構和能源結構
燃煤鍋爐拆除改造,進一步優化了我市的供熱結構,我市今年民用采暖鍋爐和部分工業三產鍋爐拆除以拆除聯網為主,將低效能、污染重的10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轉由效能高、環保設施齊備、污染物達標排放的大型鍋爐實施并網替代,使我市高效一體供熱比例、污染排放控制和供熱質量得以明顯提升。
同時,引導鼓勵醫療、學校、商場、洗浴等行業實施改電、改氣、改污水源熱泵等多元化清潔能源替代,在不影響正常經營的情況下,消除了燃煤污染,提升了我市清潔能源使用比例。
帶動環保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
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進一步促進了我市環保產業市場的發展,不僅催生壯大了沈陽本地環保企業,也吸引了大量外地相關環保產業資本、技術、設備、管理模式等進入沈陽市場,引進社會融資、合作經營、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種合作模式,不僅解決了一大批因效益不好、資金不足企業改造的實際問題,同時也促進了我市燃氣鍋爐、電熱、除塵脫硫等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培育并發展了像沈陽綠環集團、沈陽博澤燃氣熱力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
據測算,燃煤鍋爐拆除整體社會投資達到45億元,為我市產業調整和經濟復蘇增添了活力,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并成為我市經濟的新增長點。
增強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
隨著建成區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拆除,以及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的提升,原本數據上的改善已經反映到了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上,使得廣大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了政府部門所付出的努力,廣大市民對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乃至全市抗霾攻堅工作均表示出極大的認可度,從而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也明顯增加。
促進新能源技術創新發展
通過創新引進消化,電儲能、分布式供氣、電磁能、熱泵、太陽能等多種新能源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我市鍋爐除塵脫硫技術實現更新升級,拆除鍋爐工作推動了我市能源環保技術進步。
沈陽日報、沈陽網記者 李海英
王雁攝 宇波制圖制表
●供暖首月(2016年11月1日-30日)
優良天數21天,去年同期5天,同比增加16天
優級天數4天,去年同期0天,同比增加4天
重污染天數3天,去年同期6天,同比減少3天
細顆粒物(PM2.5)均值濃度為74微克/立方米,去年同期為145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達49%
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二氧化硫的降幅分別達到37%和23%
部門聯動 按動快捷鍵
多部門聯動 全方位助力
多部門聯動,全方位助力鍋爐拆改工作,是這場燃煤小鍋爐拆改工作中的一大特色。
強化環境執法
環保、公安、行政執法等部門持續開展燃煤企業執法監察,對建成區內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堅決實施查封關停,限期拆除;對于在用鍋爐實施加大頻次監察,對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督促企業改造設施。
簡化審批程序
城建、公安、國土規劃、環保、消防、安監燃氣、供電等部門在燃煤鍋爐拆改項目審批、相關管網建設以及涉及道路挖掘施工審批等方面聯合開辟綠色通道,實施共同勘驗,聯合審批,將整體審批時間縮短一半。
積極落實清潔能源改造優惠政策
市環保、發改、經信等部門利用我市被列為國家電能替代試點城市的契機,積極協調省、市供電公司,推進國家、省相關試點項目優惠電價等政策的落實。燃氣部門特別制定了“煤改氣”項目在管網、煤氣價格等優惠政策。
協調熱源替代
市房產供熱部門召開全市會議,協調各大型供暖企業,積極推進拆除聯網工作,確定了燃煤鍋爐拆除并網工程費不得超過80元/平方米的基本原則。
各地區政府 積極響應
各地區政府積極響應,相繼出臺各自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方案,并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結合各自轄區工作,推進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
皇姑區 結合經濟功能區建設改造,開展“鐵錘拆爐”行動,不留死角,全方位強力拆除轄區內燃煤小鍋爐。
和平區 立足建設“無煙經濟區”,自加壓力,自籌資金1500余萬元,推進轄區內20噸以下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
于洪區 全面落實網格化監管,采取執法監察倒逼制,實行以查促拆,以罰促治,對有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實施嚴厲處罰,倒逼企業實施鍋爐拆改。
沈河區、大東區 全員動員,分組包干,責任到人,全力推進拆除工作。
鐵西區 強化考核,加強督查,落實拆除任務。
蘇家屯區 推進第三方治理模式,引進中燃集團,加快轄區內煤改清潔能源項目。
強化協調機制 及時解決難題
實行“周通報、月調度”制度,市藍天辦每周將全市燃煤鍋爐拆改情況統計上報,市政府主要領導每月至少召開一次辦公會議,調度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掌握工作進展,明確相關關鍵性政策制定實施。市政府主管領導對鍋爐拆改工作實行經常性調度,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研討,限期解決。
協調市財政、建設等部門 確定了2016年我市燃煤鍋爐拆除改造資金補貼政策和標準,及時消除廣大燃煤鍋爐單位對于改造工作的懷疑和觀望。
協調城建、公安、國土規劃等部門 對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項目所涉及道路挖掘的審批工作,給予簡化程序、減免相關收費等優惠政策,大大加快了全市鍋爐拆改工程的實施進度。
協調環保、房產部門與各地區政府 即時解決區域供熱規劃以及并網替代等方面的工作問題,有效推進了中醫院等15家難點企業鍋爐拆除并網工作。
協調市公安、司法、水務、民政等部門 加快各自系統內單位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確保其所屬31臺燃煤鍋爐按期完成拆改任務。
協調省政府和駐沈部隊相關單位 省政府對此極為重視,積極推進中省直單位和駐沈部隊燃煤鍋爐拆改工作,省政府辦公廳分別組織召開中省直和駐沈部隊各燃煤鍋爐單位工作協調會,明確了各單位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程完成時限,為我市最終完成省政府的工作任務指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常態督導督查 定期考核考評
市政府督考辦牽頭,市環保、房產等部門配合,對全市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進行日常督導調度,每日形成專報,上報市政府領導。同時分派督導組對各地區鍋爐拆改情況實行現場督查,并實地聽取拆改工作匯報,協調解決相關實際問題,部署下一步拆改工作。
將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作為全市抗霾攻堅行動的重要內容,納入到市政府績效考評之中,按照每季度作為時間節點,細化明晰考評要素,分階段嚴格實施考評,極有力地推進了全市燃煤鍋爐拆改工作。
加強社會宣傳 引導公眾參與
市環保局與市委宣傳部建立環保宣傳工作機制,拓寬環保社會宣傳渠道,加大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的宣傳力度,以《沈陽日報》“環保專刊”為主要載體,結合電臺、電視臺、網絡等欄目平臺以及政府官方網站等,通過環境信息公開、環境政策解讀等,全面開展拆除鍋爐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
全年累計刊發涉及鍋爐拆除工作內容的“環保專刊”23期,發布“沈陽環保”官方微博1000余條,閱覽量超過1200萬人次,與網友互動5000千余次。積極引導了社會公眾關注并積極參與全市燃煤鍋爐拆除改造工作,使得相關政策法規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有利地促進了拆除鍋爐工作的開展,形成了防霾抗霾全市共治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