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輕大氣污染,留民營村下大力氣治理散煤、秸稈焚燒,村里從起初一家一戶的沼氣池,到如今七村聯供的沼氣工程,家家戶戶用上了清潔干凈的沼氣。
記者在采訪時看到,沼氣池就在村民的房子底下,生活污水排放到池子里邊后,通過村里的地下污水管道,集中到村里的沼氣服務站,村民們冬天取暖、洗澡都靠沼氣。
留民營村還建設了高溫沼氣發酵池和中溫沼氣發酵池,每年可產沼氣30萬立方米。
長子營鎮留民營村沼氣站站長李春海介紹說,沼氣站就是把養殖業的糞便拉過來以后,經過沼氣發酵,把源頭的糞便污染問題解決了,同時糞便有機物產生沼氣供應村民做飯,冬季供應取暖,現在的產氣規模可供應7村1700戶,核算人口將近6000人。
留民營村還對餐廳加強了管理。留民營村老年餐廳負責人張東才說,村里的餐廳嚴格按照環保要求配了抽油煙機,油煙不會往外排。
據環保專業人士介紹,城鄉近郊的分散型生活污染源單個排放不突出,總量卻積少成多。生活污染源不同于工廠高空排放的煙囪,它低排居多,位于呼吸帶,對健康的危害不容輕視。因此,治理是一場攻堅戰。
記者從北京市政府了解到,今年年底前,北京南部的大興、豐臺、房山、通州4區,將再次打響治理分散型生活源污染的攻堅戰,因地制宜把污染源轉化為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