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列強用鴉片侵入了中國。一百多年后,中國辣條給了世界重重一擊。當然,未來,希望中國的出口燈具跟衛龍辣條一樣,走向世界。
國家概況
日本國土面積為 37.8 萬平方公里,基本相當于我國云南省面積,人口約 1.27 億人,人口密度大,自然資源匱乏,工業高度發達,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3大經濟體。
當地照明產業
日本本土照明制造業也很發達,產業鏈配套完善,制造工藝先進。
產業鏈上游方面,有著名的五大芯片廠商之二的位于德島縣的日亞化學(Nichia)和位于愛知縣的豐田合成(Toyoda Gosei);此外,昭和電工(Showa Denko)和羅姆半導體(ROHM)也致力于 LED 芯片開發,東芝電子(TOSHIbasemicon)也曾通過購買 Bridgelux 的專利介入硅襯底技術后退出;MOCVD 設備廠商方面有大陽日酸(Taiyo Sanso);外延石墨載具廠商有東洋炭素(Toyo Tanso)和東海炭素(Tokai Carbon)。
中游封裝方面,西鐵城(CITIZEN)和夏普(SHARP),在中國市場也有上佳表現;封裝材料方面則有信越化學(Shin-Etsu Chem);京瓷(Kyocera)的陶瓷封裝也頗具看點。
下游應用廠商方面則可謂群英薈萃,除了享譽全球的松下東芝雙雄之外,光源方面包括日電(NEC)、日立(HITACHI)、夏普(SHARP)、三菱(Mitsubishi)等,被譽為 HID 專家的巖崎電氣(Iwasaki),還有后起之秀愛麗思(Iris Ohyama);燈具方面,遠藤(Endo)、小泉(Koizumi)、大山(Odelic)等各具特色;特種照明領域,小糸(Koito)為車燈翹楚,斯坦雷(STANLEY)則可謂多才多能,而牛尾電機(Ushio)才是正宗的 LED 燈絲燈鼻祖(請自行鑒別)。
OLED方面,松下(Panasonic)、三菱化學(Mitsubishi Chem)、住友化學(Sumitomo Chem)、出光興產(Idemitsu Kosan)、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和鐘化(KANEKA)走在前列。
當地照明市場規模及特點
LED照明發展迅速
2011 年 3 月爆發的 9.9 級地震是日本的 LED 照明開始迅速發展的契機,地震導致的核泄漏令日本民眾的能源消費觀發生顛覆性改變,核能已不再令人高枕無憂,對照明節能的迫切需要讓新興的 LED 照明有了用武之地,從2011年開始,LED 替換類產品(Retrofit)得以高速成長,不到三年的時間已占據照明市場的多半壁江山;而 LED 具備節能優勢的同時也有長壽命的特點,這使得到 2013 年底,替換產品市場迅速趨近于飽和,市場潛力開始轉向 LED 一體化燈具方向。
日本照明工業會的產業規劃設想在 2020 年,日本照明市場上將 100% 銷售 LED 產品;到 2030 年,包括市場銷售和存量使用的全部照明產品將為 LED 產品。
總體而言,日本目前已是全球 LED 照明普及率最高的發達國家。
兩超多強格局明顯
松下和東芝是日本照明市場當仁不讓的超級品牌,兩家就約占到整個通用照明市場的 7 成,Endo、Iwasaki、Koizumi 等則在燈具領域各顯神通。雖然 Iris Ohyama、SHARP、NEC 等借東日本地震后 LED 替換類產品高速成長之東風占據了市場的一席之地,但目前來看,松下東芝的市場雙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
松下作為日本照明頭牌也在前幾年頻頻擴張國際版圖,先后收購了美國名企Universal,德國配件廠商 VS 和印度電工照明品牌 Anchor 等,照明業務銷售額超越 GE,一時風光無兩。但近兩年由于經濟低迷,需求萎縮和競爭慘烈等原因,雙雄也在逐步回收,松下先后關閉了位于中國杭州、印尼和本土的工廠;東芝則在去年宣布退出白光 LED 業務,之后又將照明的中國業務賣給了康佳。
市場相對封閉
除卻文化意識領域的深層次原因,上文提到,日本擁有強大的產品研發和制造能力,完善的配套產業,這也決定了其是個相對封閉的市場。強如國際巨頭 PHILIPS 和 OSRAM 也未能真正打開日本市場,只是分別依靠收購 Iris Ohyama 和與三菱合資成立 OSRAM-MELCO 公司(該公司目前已停止)才勉強進入。
準入門檻較高
日本市場的照明產品認證自成體系(PSE認證),對電氣安全的要求嚴格,如外置電源的 LED 燈具要求有 A 類 PSE 菱形認證。
內置電源的 LED 燈具和自鎮流 LED 燈泡則需 B 類 PSE 圓形認證。
此外要求電源必須是隔離電源,同時對整燈的芯片和熒光粉也有專利要求,總而言之準入門檻高。單體客戶要求也高,但總量和利潤均可觀,信譽普遍較好,適合生產中高端產品的企業進入。
行業組織
日本照明工業會 Japan Lighting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JLMA)是日本照明行業的唯一全國性社團組織,相當于中國照明電器協會(CALI)在中國的地位,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 1933 年,是由主管光源產業的日本電球工業會 Japan Electric Lamp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JELMA)和主管燈具產業的日本照明器具工業會Japan Luminaires Association (JLA)于 2013 年 4 月合并而成,亦是順應 LED 照明燈具一體化趨勢。
該會會長一般由松下和東芝輪流坐莊。該會與中國照明電器協會(CALI)同為全球照明協會(GLA)理事。
照明產品出口日本現狀
日本作為照明產品制造大國和強國,具備自給自足能力,但仍是我國照明產品出口的重要市場。2015 年我國出口日本的全部照明產品 13.4 億美元,同比減少 14.2%;其中 LED 照明產品 5.7 億,同比減少 6.57%,出口額位居出口目的國第 4 名,而 2016 年 LED 照明產品約為 5 億,同比進一步下滑,依然高居出口目的國第 4(除轉口的香港)。
主要傳統光源產品
傳統光源產品方面,首先看熱輻射光源,2010 年 3 月,生產了日本第一只白熾燈泡的東芝宣布停產其制造了 120 年的白熾燈,日本政府也一直在致力于白熾燈退出市場的工作。但現實來看,市場上白熾燈依然有售,從出口數字上亦可看出依然有少量的白熾燈出口至日本,價格相對變化不大。鹵鎢燈的數量、金額和單價基本呈現震蕩下降趨勢。
熒光燈類產品一直是日本市場比較青睞的產品,而無論是緊湊型熒光燈還是直管和環形熒光燈,近年來也因 LED 照明產品的替代而進入逐步下行通道,單價則基本穩定。
HID 方面,高壓鈉燈是日本進口量較少的產品,一方面由于其戶外應用更偏好金鹵燈,另一方面更多是自產自銷;高壓汞燈因其高能耗和含汞的劣勢,近年來數量、金額和單價都呈現明顯下滑的趨勢,這也符合全球共通趨勢;金屬鹵化物燈則屬于受 LED 沖擊最直接的產品,各項指標下降趨勢也十分明顯。
綜上,隨著 LED 照明產品性價比的不斷提升,使得其和傳統產品之間此消彼長,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傳統照明產品也將與 LED 照明產品在市場上并存,LED 照明產品所占份額將逐年增長。
兩類主要燈具產品的數據基本符合了 LED 產品價格的走低和逐步向一體化燈具方向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