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新能源汽車將獲熱捧,但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的滯后影響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故此,我國政府將制定配套政策,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出臺充電電價和充電服務費指導價,切實解決卡住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問題。
新能源汽車獲熱捧 頂層設計破局發展瓶頸
自12月16日以來,我國華北、黃淮等地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中央氣象臺發布霾橙色預警和大霧橙色預警,此次重度霾波及12省市,部分地區能見度為1公里左右。據業內相關人士介紹,霧霾頻現,我國發展清潔能源破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車將獲行業熱捧。
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我國共生產了8.39萬輛新能源汽車;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34.05萬輛和33.1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2016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為35.5萬輛,銷量為33.7萬輛,同比增長77.9%和82.2%。根據以上數據來計算,僅2014年、2015年及2016年1~10月就賣出了共計74.34萬輛新能源汽車,由以上相關數據,我們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的火爆程度。
雖然,我國新能源(600617)汽車獲得熱捧,但是與之相匹配的充電設施卻遠遠不足,充電樁建設的滯后影響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據業內人士程然介紹:“公用充電樁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比例低于1:10,充電樁的數量遠遠趕不上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未來加快該領域的建設速度勢在必行。
用地成本高。公用充電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商業區、停車場、公路服務區等公共區域。在這些寸土寸金的地方建充電場站,占地成本相當高。城區大多數土地已經規劃完畢,政府部門很難劃撥充電站點建設用地。
電價不統一。不同公司的充電站,收費標準差異很大。國家電網的充電站收費最為穩定,無論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都按照0.8745元/度收取。國家電網之外,其他公司運營的充電站大多分時段計價。收費標準差異大,還與占地成本有關。
結算方式亂。隨著充電樁接口國標的出臺,充電樁兼容性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支付渠道的不統一,在不同的運營商處充電需要使用不同的充電卡或APP。不同的運營商支付的方式也不統一。
建樁手續繁。有充電樁企業出示了一張用電申請業務流程表,包括用電申請、確定方案、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竣工驗收、裝表接電等幾個流程,超長的審核時間讓其頭疼不已。相關媒體還披露過各種奇葩政策,比如某地在充電站點的申報中,增加了氣象部門和環評的前置要求,使得充電站的建設流程更加繁雜。
行業難題亟待破解
政府支持,將充電樁建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政府制定配套政策,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出臺充電電價和充電服務費指導價,切實解決卡住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問題。借助能源互聯網的思維建設充電樁。我們目前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階段。前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建立在蒸汽動力、大規模生產和計算機等突破式技術成果的基礎上,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則以互聯網為核心,通過互聯網來推動全球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轉型。電網在傳輸效率等方面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將來仍然是能源互聯網中的“主干網”,未來能源基礎設施在傳輸方面的主體必然還是電網。
合理的投資與運營模式。政府作為電動汽車充電樁的投資主體,組織汽車廠商、電力供應商、設備供應商共同參與充電樁的建設與運營。我國尚處于電動汽車發展初期,充電樁基礎設施不完善,相關的標準還在逐步建立,市場的發展也尚未成熟,現階段采用單一模式并不適合國情,采用“汽車廠商+電網企業”的聯盟模式將是較為理想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