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車燈生產的老牌知名企業,德國海拉工業在鞏固原有業績的同時,正不斷在中國尋找新的市場機遇。“希望在民用照明范圍內取得全新突破。”日前,海拉工業中國區業務發展總監夏琛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危機促新部門成立
2008年那場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也讓海拉工業跟著低迷的汽車業一起“受苦”。業績的下滑,迫使其對業務架構進行了調整。最終,海拉創立了新的部門——民用照明事業部。
“這其中既有一定的偶然因素——金融危機的出現,也是公司發展的必然——因為對于海拉來說,一直嚴格謹慎地只做汽車照明業務,就會將風險集中于這個領域。但如果圍繞主業進行一定程度的多元化投資,至少將分散風險,平衡經營效益,甚至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新的收益。”夏琛表示,“即使不發生金融危機,在我看來,海拉也會進行業務模式的調整。而站在德國企業嚴謹發展的角度,海拉最拿手的,還是燈具技術及相關的燈具應用領域。在這些思路的基礎上,進而成立了民用照明事業部,這也算是抓住了海拉的強項之一。”
“就中國而言,海拉集團2010年7月成立了中國區綠色環保節能非汽車照明事業部。”夏琛介紹稱,“在中國的業務主要包括路面照明、工業照明、環境照明、機場照明和人頭計數器。當然,如果要再向前追溯,早在1985年,海拉工業就作為中國第一家外商合資的上海大眾原配供應商,和上海大眾幾乎同時落戶中國內地。”
夏琛對記者說,我們會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客戶的實際需要,作出最符合市場需要的安排。
照明力推節能環保
據介紹,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海拉中國事業部已得到了不少城市或企業的認同。“成都和拉薩等城市,均與我們展開過相關的合作。在企業中,上海的外高橋[0.41% 資金 研報]石化、四川的攀鋼,也與我們有業務往來。”夏琛表示,“海拉中國與浦東正在建設中的第三航站樓項目也進行了初步接觸,主要是想承接屬于高端的機場照明業務。不過,現在仍處于初步接洽階段。”
2011年,海拉照明的整體銷售額為40多億元,盈利為2億元左右。同時,海拉中國目前將重點放在兩大地區:東北長春地區和長三角地區。
“長春市有1/3都用了海拉LED照明。長春是海拉車燈的生產基地,同時,照明業務中路燈的組裝也在那里完成。”夏琛表示,但長春并不生產零部件,關鍵的技術和零件還是從德國進口。
“海拉相關LED照明產品能使用10年,或者說,用光質量保證在5萬小時左右。”他說,海拉的照明標準遠高于中國市場中行業的平均水平。
不過,相較于國內其他廠商,海拉LED照明用品的價格并不便宜。對此,夏琛強調,海拉產品的性價比更高,“有人做過測算,購買方3年就可以收回投資到海拉產品的成本。因為,不光行業標準高,更重要的是節能環保,促進企業節約電力等成本。”
“海拉產品的節能環保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盡可能多地節約用電成本,這是所有企業都注重的理念;二是提高光源的使用效率,即海拉照明的產品不會將光源照在不需要使用的地方,這恰恰是我們的優勢。”夏琛對記者介紹。
看好未來市場需求
“LED照明市場將在2014年或2015年迎來爆炸式增長,這對海拉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夏琛認為,“現在國內從事LED照明的企業有3000多家,整體市場還處在一種無序競爭的環境之中,但在市場規律的逐步作用下,市場會出現整合和沉淀。隨著產業的發展,市場會越來越規整和透明,市場也會更加明顯地層次化和差異化。”
據悉,未來幾年時間,海拉照明產業將會繼續立足于路面和工業照明領域,進一步加速蘇浙、廣東、四川的市場布局,5年內建立4個地區性產品中心。
“我們期望到2015年或2016年,在高端產品市場占5%左右的份額,海拉中國照明屆時將有8億元至10億元的利潤。”夏琛對本報記者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