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聯盟網微信號:www21tyncom
三十年從商經歷,演繹豐富華彩的人生歷程。從千萬大商到實體企業家,他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型。他言語樸實自然,說話娓娓道來,如鄰家大哥般親切。他扎根市場一線對太陽能市場變化如數家珍,他廣納英才,各路英豪匯聚強勝,他五輩同堂盡享天倫之樂,他就是濰坊強勝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慶奎,鐵骨錚錚的山東漢子,在太陽能光熱行業立足工業用熱,希冀打開一片天。
——題記
從陽光大商到實體企業家
走進張慶奎濰坊市所在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他這些年獲得的諸多榮譽:低碳山東功勛人物、山東省講誠信講責任模范企業家、立信示范企業、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濰坊市消費者滿意單位、山東省消費者滿意單位等等;同時,墻上仍然還保留著他經營某太陽能品牌時所獲得的諸多證書與獎杯:全國十佳工程商、2012年最佳合作伙伴獎、最佳工程突破獎等等,從這些榮譽光環里,不難發現,張慶奎在做企業品牌代理時所取得的輝煌成績。“那時候,我注冊的公司名稱是濰坊市新時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很多年了,突然舍掉真是難以割舍的。”甫一落座,張慶奎便與我們交談起來,三句不離本行,句句離不開太陽能,句句離不開太陽能市場,作為一位在太陽能市場一線打拼近十年的“前輩”而言,太陽能已經融入到他的生命,成為他生活里不可或缺的東西。
其實,在來濰坊之前,我已經聽好多人提起“張慶奎”,對于他在濰坊太陽能銷售領域所取得的業績,可謂是有目共睹。2006年,張慶奎代理某品牌太陽能時,該品牌太陽能代理商已經不知道換過了幾茬,該品牌的信譽在當地幾乎到了零的地步。多年后,張慶奎卻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個將太陽能產品引入到商超,第一個將太陽能熱水工程安裝到大中專院校,第一個太陽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第一個創建商貿公司,第一個將太陽能與工業用熱結合起來……
所以,談起太陽能,對于市場一線的情況,張慶奎如數家珍。“現在工程市場低價競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我們必須從這個紅海跳出去,找到屬于我們的一片藍海。”“現在一個600多臺的家用單機工程又找到了我們,我們其實不想做,但是總得慢慢改變代理商的思路。”張慶奎做了很多工程,在這些工程里,大部分還是聯集管工程,對于目前勢頭正旺的平板太陽能工程,張慶奎更傾向于真空管太陽能。但是,他也不反對安裝平板工程。而正是在這兩難取舍當中,張慶奎敏銳地覺察到了太陽能工業用熱時代的到來。
從“新時代”到“強勝”:開創綠動力時代
從赫赫有名的陽光大商到親手創建濰坊強勝新能源有限公司,絕不是張慶奎一時心血來潮,更不是空穴來風。在多年太陽能市場銷售當中,房地產應用只是太陽能用熱之一,而太陽能工業用熱則有大量的市場空白。在2010年的時候,他便著手太陽能工業用熱的推廣。在“強勝新能源”的展廳里,有一幅大大的工程展,是一家食品加工廠,熱水主要用于褪雞毛的。張慶奎說,當時這家企業在未用太陽能之前,其全部采用燃煤鍋爐用熱,因污染嚴重,政府強制拆除。自從改為太陽能系統之后,生產成本大大降低,而且還節省了日常的維護及管理費用,整套系統投資僅需2.5年即可收回投資成本,而且清潔環保。正是這種精準定位,面對太陽能零售猛然下滑,張慶奎表現得尤為從容。
其實,這就是張慶奎對“強勝”企業的未來定位:“專注工業用熱,開創綠動力時代”。當年在公司成立之初,張慶奎與公司高管并邀請行業朋友進行“頭腦風暴”,討論公司的愿景目標,當時整整用了一天的時間,通過層層篩選整合,最終將“強勝”的品牌傳播語定為“專注工業用熱 開創綠動力時代”。張慶奎說,公司品牌定位時間不久,在國家下發的文件里,他看到了國家提倡的“綠動力時代”,緊隨時代潮流,把握時代的脈博,張慶奎無疑搭上了新時代這部列車。
今年7月份,濰坊強勝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納入山東省太陽能集熱系統財政補貼項目供貨企業。在當年針對全省的醫院、養敬老院新建太陽能集熱系統項目審批項目中,強勝無論從審批的數量上,還是審批的噸位上均列全省第二。這充分說明張慶奎創辦的濰坊強勝新能源有限公司及其產品,不僅得到了省部門領導及客戶的充分肯定與認可,也彰顯了其專注工業用熱的方向精準性。
在一家以工程產品為代表的企業,無疑強勝車間的生產場景與大部分的家用機生產現場,有很大的不同。為了保證公司主導產品-集熱器聯箱、工程水箱的產能與質量,強勝公司引進了行業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穩定性最強的智能化生產流水線。當筆者進入到強勝生產車間時,車間內一片繁忙的景象。據稱,因為訂單量猛增,生產壓力吃緊,即便擁有最先進的生產設備,也必須加班加點才能做到按時交貨。為此今年的國慶節公司都沒有放假,假期都在加班生產。當被問到,從千萬大商轉型做實體企業有什么感受時,張慶奎說,心累。但是既然選擇了創業這條路就必須好好走下去,因為有一幫好兄弟跟著我,我不能辜負他們。作為在生意場上打拼三十余年的張慶奎,對于“情”字看得蠻重。
1998年,當時張慶奎還在經營家電生意時,看到家鄉學校設施不好,他擇無旁貸慷慨解囊,拿出六萬元給學校購買設備;家鄉修路,張慶奎拿出三十萬資助。而就在他某次出差時,看到山里大片收割的稻谷,他以高出當時市場價的價格全部收購。這就是真性情的張慶奎,即使生活富裕了,聚餐時也會將剩余的飯菜打包回家。如今,已經榮升為爺爺的張慶奎,還有一個96歲的老奶奶,在這個五世同堂的家庭里,張慶奎覺得自己很幸福!被幸福包繞的張慶奎更愿意將畢生的財智在太陽能這片天地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