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香港/北京5月28日電(記者 朱球/華清)---中國民間投資者需要勇敢地去涉足頁巖氣和煤層氣行業,用他們手中的資金和技術開發這一不可預料、無人支持且未被管制的行業領域。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政府上周出臺一項推動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支持經濟增長,并從中釋出希望吸引更多民間投資進入能源行業的信號。
據新華社報導稱,相關機構正在起草鼓勵民資的指導意見,重點針對的是油氣電等國家管制行業。
在中國,傳統的油氣煤生產利潤可觀,但這些行業多由國企占據壟斷地位。政府對能源價格的補貼、壟斷和控制,導致煉油和發電行業處於虧損狀態。
像儲氣等下游行業可產生穩定的回報,是吸引民資的領域之一。氣體配送因盈利前景不錯,也是可能吸引民資的業務之一,但國企已經大舉進入了。而亟需新投資的是非傳統的能源行業,比如像可令中國降低對外國油氣依賴的頁巖氣。
不過,由於缺乏具體的規定和激勵措施,鮮有民資涉足此類領域,導致非傳統能源無人問津。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稱,尚不能說能源行業將向民資開放。發電行業已向民營企業開放20多年,但沒人敢投資這一領域。
他指出,中國若想在吸引民資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就得出臺一些激勵措施確保回報。
空頭承諾?
中國政府并非首次嘗試吸引民資進入國企主導的領域。消息人士上月告訴路透,中國的改革派意識到在領導層換屆前存在推進一系列改革的機會,這或許是最新鼓勵民資舉動背後的原因。
中石油(0857.HK: 行情)(601857.SS: 行情)(PTR.N: 行情)、中石化(0386.HK: 行情)(600028.SS: 行情)(SNP.N: 行情)和中海油(0883.HK: 行情)(CEO.N: 行情)等國企大鱷在傳統的油氣行業獨占鰲頭,控制著從生產、冶煉、營銷到運輸等的各個環節。
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上周對媒體表示,西氣東輸三期工程的管道建設將開放性的引入戰略投資者,包括民營企業。
中石油的研究員徐博稱,民資很難參與這樣巨大的管道工程,原因是天然氣價格由政府管控,而這樣的工程投資浩大,通常需十幾年才會產生回報。
頁巖氣行業挑戰重重
頁巖氣行業蘊藏巨大潛力,但也面臨很大的挑戰。中國政府目前正在考察頁巖氣勘探問題。
中國尚未鋪設運輸頁巖氣所需的管道,而多數頁巖氣儲藏在山區或遠離市場的地方,需要建造足夠的工廠進行加工并存放氣體。
分析人士指出,除此之外,要是沒有補貼、稅收優惠以及管理探明頁巖氣權益的監管框架,民間投資者恐會避而遠之。
巴克萊資本的亞洲油氣研究主管Scott Darling稱:“你需要激勵民間投資,進一步發展石油服務行業,以提高效能并發展技術去開發頁巖氣。”(完)
編譯:侯雪蘋 發稿:王燕焜
路透全新郵件產品服務——“每日財經薈萃”,讓您在每日清晨收到路透全球財經資訊精華和最新投資動向。請點擊此處(here)開通此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