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2023長三角企業100強排行榜發布。今年榜單入圍門檻達到725億元,較上年提高了46.5億元。營收總額首次突破20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至20.2萬億元;資產總額56.1萬億元,同比增長8.23%;利稅總額1.7萬億元,凈利潤840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8%和9.8%;研發投入3108.2億元,同比增長1.65%。
從地區分布來看,浙江有40家企業上榜,上海27家、江蘇24家、安徽9家。其中,上海企業實現營收79845.4億元,同比增長4.45%;在長三角百強中的占比39.47%;浙江、江蘇、安徽分別為73028.3億元、36862.2億元、12571.5億元。
從行業分布來看,新興產業已成為長三角百強發展的重要動力。本次上榜的13家企業分布在互聯網服務、風能太陽能設備制造、計算機及辦公設備、通信設備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IT)等行業,且保持較高增長狀態。
有69家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元,比上年增加3家。安徽的銅陵有色、海螺集團、聯寶科技,江蘇的盛虹、沙鋼、南鋼,浙江的榮盛、吉利、恒逸,上海的交行、拼多多、美團等知名企業均榜上有名。
江蘇省排名最靠前的企業——恒力集團以6117.6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榜單第五,高居2023長三角民營制造業企業100強榜首。這是以煉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紡織全產業鏈發展的國際型企業,始建于1994年。旗下擁有三家上市公司、二十多家實體企業,在蘇州、大連、宿遷、南通、營口、瀘州、惠州、貴陽等地建有生產基地。
就在上個月,在工信部發布的“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第五批)名單”中,恒力化纖成功入圍;“2023年度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名單”中,恒科新材料名列其中。
中遠海運去年實現營收6268.1億元,同比增長15.5%,上升2位排名第四。根據全球航運咨詢公司Alphaliner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4日,全球在運營集裝箱船數量共計6727艘,總運力為281.03萬TEU(標準箱),折合約3.35億載重噸。中遠海運擁有488艘集裝箱船,總運力305.18萬TEU,占比10.86%,僅次于地中海航運(549.80萬TEU)、馬士基航運(412.46萬TEU)以及達飛輪船(350.11萬TEU),排名第四。
上海汽車位居第三,去年實現營收7440.6億元,同比下滑4.6%。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90.3萬輛,以此勢頭(11月突破15萬輛),全年有望超越2022年的107.3萬輛。
集團旗下各分公司,上汽通用五菱依然是頂梁柱,11月共售出59372輛,環比增長66%;五菱繽果售出34573輛,五菱宏光MINI EV銷量23518輛,新車型五菱星光預售訂單已超過8000輛。上汽乘用車、上汽大眾分別售出3.2萬輛、1.56萬輛;智己汽車銷量為8703輛,其中,中大型純電SUV智己LS6環比激增125%。
阿里營業收入達到8645.4億元,排在榜單第二位的同時,拿下2023長三角服務業企業100強、民營企業100強、民營服務業企業100強排行榜第一。
面對后起之秀拼多多的強勢崛起,電商“老大哥”在市值已經被壓過一頭。創始人馬云罕見地在內網發言:“我相信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聽。我更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
今年3月份,阿里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設立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其中,淘天集團要“建立一個讓品牌及商家在我們平臺上蓬勃發展的生態體系,以及實現人工智能(AI)科技驅動的創新。”
長三角首家營收破萬億元的企業:中國寶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87%至10877.1億元,增加額超過1000億元,蟬聯2023長三角企業100強、長三角制造業企業100強“雙第一”。去年粗鋼產量同比增長9.91%至1.32億噸,力壓安賽樂米塔爾連續第三年蟬聯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