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基層調查時了解到,為加速傳統行業向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向轉型升級,浦發銀行立足于當地,立足于行業特殊性,為一批技術過硬、競爭優勢突出的傳統行業企業提供了環保融資。
節能減排增利樣本
浦發銀行的客戶之一、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青海百通高純材料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百通”)是亞洲最大的高純硅鐵生產基地。其自主研發的高純硅鐵是我國鐵合金行業在傳統生產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打破了我國同類產品依靠進口的局面。
但是隨著中國政府對硅鐵行業產業政策的收緊,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青海百通在融資和獲取訂單方面均遇到了巨大阻礙。了解到青海百通的情況后,浦發銀行西寧分行于2013年和2014年,向青海百通兩次發放短期流貸共計1.2億元,用于生產硅鐵余熱發端設備建設。2015年,該余熱設備共2期全部建成,硅鐵冶煉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全部被回收導入發電設備用于能源再生。其年均發電量達到了1.1億千瓦時,約占青海百通年用電量的5%;每年節約標準煤4.44萬噸,同時減排二氧化碳約12萬噸,不僅減少了企業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降低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還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在浦發銀行的資金支持下,青海百通每生產1噸硅鐵,其廢氣余熱即可發電460千瓦時,大幅降低了企業的購電成本。公司現執行電價為0.29元/千瓦時,但自主發電的成本遠低于執行電價,公司因此每年增加利潤1500萬元,增加現金流2200萬元。” 青海百通負責人告訴記者,其余熱發電技術成為國家發改委重點推廣的節能技術。
在項目融資過程中,浦發銀行給予青海百通資金與審批方面的雙重支持。其設定的5.2%的貸款利率不僅遠遠低于同業,甚至低于浦發銀行向其他非節能項目發放的貸款利率。浦發銀行共計為青海百通節省資金成本100萬元。同時,該項目審批過程僅用了一個月,亦遠低于普通貸款5個月的審批時間。
綠色融資助力轉型升級
近年來在政策推動下,綠色信貸理念融入行業政策,“兩高一剩”貸款余額逐步下降。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兩高一剩”行業貸款余額為1.8萬億元,較2014年同期減少了0.48萬億元。部分“兩高一剩”貸款連續兩年為零,節能環保貸款余額2.32萬億元,支持了2.31萬個節能環保項目。
在信貸限制高壓下,“兩高一剩”行業這些傳統很難獲得足夠資金進行設備的升級換代或技術研發,而市場上又沒有可以立即取代的新技術或新型企業,轉型面臨巨大陣痛。引導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進行節能減排、轉型升級成為銀行開展綠色金融的應有之意。
浦發銀行相關人士表示,浦發銀行每年制定《年度信貸投向政策》,重點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綠色信貸投放可不受行業投向類別限制,同時對于“兩高一剩”行業,在行業政策中明確產品配置要求,積極鼓勵通過綠色信貸方式介入;同時,在銀行信貸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浦發銀行對綠色信貸配套了專項信貸規模,同時開辟信貸審批綠色通道,確保綠色信貸業務快速發展。
截止到2016年6月末,浦發銀行綠色信貸余額為1808.42億元,比年初增加90.57億元,占全行對公貸款比例為11.41%,預計年節約標準煤約203.50萬噸,二氧化碳減排量約492.41萬噸,節水約49.30萬噸,實現了良好的節能減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