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7月4日青海省委組織部考核辦獲悉,為保護好三江源,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以考核“指揮棒”來引領生態保護工作,青海省做實做細生態保護考核目標“加減法”,促使各地各單位始終不渝守住生態紅線,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青海省按照以生態保護優先的理念,突出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環境綜合治理、發展生態經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重點工作,把生態工程、節能減排、環境整治、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等內容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目標責任(績效)考核目標,同時對部分州縣、省直部門新增了落實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任務的考核內容,生態保護考核指標由10大項分解細化為用水總量控制、水質達標、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黑土灘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濕地保護、林地封育等25項,并對三江源區的青南地區和20個Ⅱ類縣取消GDP考核,引導推動各地各單位做好生態保護的大文章,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同時,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科技產值、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產業、旅游業、文化產業、食品藥品安全和工業發展科技投入等內容各有側重的納入各地各單位和各工業園的年度考核目標,對藏區6州統一新增生態經濟林、中小微企業培育、綠色工業增加值增長、民族手工業銷售收入等體現發展質量和效益的9項綠色產業發展指標,權重增加到25%以上,引領各地各單位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實現有質量、高水平、可持續的綠色發展。
除此之外,青海省按照最大責任在生態的要求,強力推行重大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事件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同時橫向明確了與生態保護息息相關的經濟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環境保護、農牧、水利、林業等省直單位的目標任務,縱向分解細化到各市州和縣(市區)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縱橫貫通的生態保護目標任務責任體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落實”的要求,把生態保護及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作為“一把手”工程,靠實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責任,并通過考核信息平臺,階段性跟蹤督導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及進度,及時預警提醒各地各單位把生態保護目標任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