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30日中國研究機構30日發布的藍皮書預測,盡管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較2015年有望小幅回升,但仍呈低速增長態勢。藍皮書建議,中國應嚴格控制電力投資,積極化解煤炭、發電等行業的過剩產能。
中國社科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與社科文獻出版社30日在北京發布《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6)》。藍皮書顯示,作為世界電力消費第一大國,中國電力消費增速自2012年以來呈現下降態勢,雖然2013年數據有所提升,但之后開始繼續呈現較大幅度回落,這與中國步入增長速度放緩的經濟新常態有直接關系。
藍皮書引用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2月,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84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與上年全年0.5%的增幅相比,增速有所提高。分產業看,第三產業用電量為118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1%,增幅顯著高于第一、二產業,其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持續提高。
“隨著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迅速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推進,已經使中國電力消費的彈性系數明顯降低,電力消費增速顯著低于GDP增速。”藍皮書主編、中國社科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預計,根據全年經濟總體穩中緩降的態勢,2016年電力消費將維持低速增長,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2%。
藍皮書預計,2016年全國電力總體供過于求,部分地區電力供應能力過剩相對突出。其中,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過剩最為嚴重,華北、華中、華東和南方部分省份總體富余。隨著中國發電裝機容量連續三年大幅增長,電力投資過熱導致的電力過剩局面進一步凸顯,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