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刺激太陽能產業成長, 2011年8月,日本通過可再生能源收購法案,該法案將于今年7月起正式實施。
按照該法案,日本將從2012年7月起正式推行“全量能源購買制度”,由電力公司向企業收購庫存能源,促進太陽能產業成長。鑒于該法案推行在望,不少日本企業紛紛大規模布局太陽能產業,以期搶占市場先機。
歐洲淪陷 日本大規模布局光伏產業
今年上半年,日本軟銀計劃將與日本5大商社之一的三井物產共同合作興建太陽能發電廠,而日立、近畿日本鐵道公司(近鐵)及各地方政府也都有相同計劃。
按照軟銀與三井物產的規劃,將在日本西部的鳥取縣建造1座裝機容量達3萬KW的大型太陽能發電廠,投資總額約100億日圓(約為1.22億美元),發電量約可供應7500戶一般家庭使用。該電廠預計將于2013年啟用。此前,軟銀曾宣布將在日本全境建造10多座太陽能發電廠,其中位于京都、群馬、德島的4項工程目前已經敲定,裝機容量從2000到4000KW不等。
近鐵是日本第1家參與太陽能產業的民營鐵路公司,該公司預計在沿線持有土地鋪設太陽能電池面板,2013年首先在關西三重縣興建裝機容量為2萬KW的太陽能發電廠,日后視市場需求擴展到其它地區,總興建費用將達數10億日圓。
此外,涉足基礎建設業務的日立則是與地方電力公司合作,在石川縣建設2座太陽能發電廠,2013年之前就可啟用。三井物產、豐田汽車分別在宮城縣東、宮城縣訂有興建計劃。
據了解,太陽能光伏電池產品在歐洲市場已幾乎無利可圖。2010年10-12月每瓦單價約2.19美元,2011年10-12月卻只剩下1.14美元,足足下滑一半。不僅如此,2012年10-12月甚至可能每況愈下,跌幅至0.84美元。
根據綠色節能網的《2011-2015年中國光伏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德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市場份額為25%,較2010年的44.55%下降約20個百分點,日本是除歐洲、美國以外的另一大光伏市場,2011年其市場份額為5%。
雖跟歐洲相比,日本仍有較大差距,但近三來年,日本新增裝機均保持高速增長,僅2009年增速就高達170%,即使在2011年這樣不景氣的年份,也有20%的增長。歐洲市場淪陷,全球光伏企業勢必得尋找新天地,而積極布局太陽能產業的日本,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標的。分析認為,日本政府實行全量能源購買制度后,或將令全球太陽能光伏電池廠商蜂擁而至。
中國企業攜性價比優勢大舉殺入
2012年以來,我國多家光伏企業爭相布局日本市場。
2月27日,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與日本西控集團共同出資成立保威新能源日本分公司,保威日本將在日本太陽能發電產業中大力推進大型太陽能地面電站,計劃年內建設80個2MW太陽能地面電站,總安裝量達到160MW。4月5日,英利日本分公司正式成立。
4月11日,上海超日太陽能與天華陽光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協議書》,雙方約定2012年間在日本光伏市場進行100MW的項目合作。
4月12日,海潤光伏宣布將通過香港全資子公司海潤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在日本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海潤光伏發電日本株式會社,注冊資本為9800萬日元,均為海潤自有資金出資,占海潤光伏發電日本株式會社總股本得100%。
我國光伏發電企業進駐日本市場,勢必將迎來日本光伏企業的直面競爭,那么在強調產品質量性能優異的日本企業面前,我國光伏企業是否具備足夠的優勢呢?
日本太陽能光伏電池廠商三番兩次強調自家廠牌產品優異,如夏普會長片山干雄就表示,長期來看,夏普太陽能光伏電池較海外產品更值得信任;京瓷副社長兼太陽能能源事業本部長前田辰巳也表示,京瓷太陽能光伏電池產品性能優異,將主打此優勢進行推銷。
而對上述兩者的說法,日本經濟產業省干部則表示否定。該官員指出,全量能源購買制度的用意在于輔助日本太陽能光伏電池產業成長,但中國國內產品并不比日本產品遜色,若以質量差勁的理由禁止中國國內產品成為收購對象,則日本產品也很可能得一并禁止。
如此看來,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質量在日本國內也是受到肯定的。日本與中國國內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產品功率所差無幾,盡管日本人抱有一定的國產品牌信仰,但發現質量在伯仲之間后,依然很有可能全面傾向價格較低廉的中國國內產品。中國國內太陽能光伏電池早已席卷世界,如今大舉殺入日本市場,或將是必然的發展結果。
關鍵詞檢索: 全量能源購買制度 光伏 發電 日本 德國 歐盟 軟銀 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