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拿下印尼雅萬項目,有何戰略意義?
黃慶橋近期,從中國高鐵拿下印尼雅萬高鐵建設項目,到李克強總理邀請中東歐16國領導人共乘和諧號高鐵,中國高鐵頻頻在世界亮相,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初露鋒芒,已成為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
從中國高鐵建設的巨大成功,到國際社會對中國高鐵技術的接受,再到各國建設高鐵積極性的提高,讓一度發展停滯的鐵路運輸業,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高鐵的強勢“逆襲”,背后反映的是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強音,標志著“陸權”時代的復興。
鐵路曾有過輝煌的發展史,為人類文明進步與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不過,到了20世紀50年代,隨著汽車、航空等多種交通運輸工具的興起與發展,鐵路的優勢不再明顯,發展一度陷入低潮,被稱為“夕陽產業”。20世紀末,世界能源和環境危機讓鐵路運輸的優越性被重新認識,特別是高速鐵路技術和重載技術的突飛猛進,讓曾經面臨衰退危險的鐵路業開始走向復興。
高鐵在與高速公路和民航的比較中,顯示出了明顯的節能優勢。研究發現,如果設定普通鐵路每人每公里的能耗為1.0,則高鐵為1.42,小汽車為8.5,飛機為7.44。根據另外一項研究,國產CRH3型“和諧號”動車組列車每小時人均耗電僅15千瓦,這在陸路運輸方式中算是非常節省能源的了。京廣高鐵上CRH380A(L)列車組以時速300千米運行時,人均百公里能耗相當于客運飛機的1/12、小轎車的1/8、大型客車的1/3。由此可見,高鐵相對于其他運輸方式的能耗替代效應是非常明顯的。
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是當今全世界最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在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上,高鐵與高速公路和民航相比較,環保優勢較為明顯。高速動車組在行駛過程中很少有廢氣排出,也很少有粉塵、煤煙和其他廢氣污染。關于京滬高鐵的一項研究表明,京滬高速鐵路采用電力機車牽引,與內燃機車牽引對比,全線每年可大大減少煙塵、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排放。應當說,中國高鐵在規劃、設計、研制、建造過程中,盡量考慮到節能環保這一時代主題,是中國高鐵贏得人心并獲得快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高鐵的優勢,還體現在與航空、海運相比較而顯示出來的性價比上。
高鐵速度雖比不上航空,但已經很快了,而且其速度正在向航空靠攏,關鍵在于高鐵的運輸效率要比航空運輸高得多。飛機在運輸量與運輸頻率上,根本無法與高鐵相比。特別重要的是,伴隨著高鐵技術的不斷進步,貨運重載鐵路也在蓬勃發展。過去,貨運列車的單列運輸量最多也就是幾千噸,而如今已高達兩三萬噸,并且運行速度也正大幅提高。可以預計,未來高速鐵路和重載鐵路完全有可能結合起來,到那時,高鐵驚人的運輸能力將有可能重新改寫人類的交通運輸史。
當前,海運是國際大宗貨物的主要運輸方式,因為這一運輸方式最便宜。如果高鐵能夠連通不同國家,那么,高鐵在國際大宗貨物的長途運輸上并不比海運表現差,而且有可能更具優勢。海上運輸的安全問題涉及國際關系的方方面面,非常復雜,已成痼疾,而陸上國際鐵路運輸涉及的問題要相對簡單,也更為可控。有預測認為,鐵路技術的變革性突破將帶來陸上交通運輸方式的又一次重大變革,有可能顛覆過去幾百年來人類社會主要靠海運進行國際貿易運輸的基本格局。
當前,中國正在致力于“一帶一路”建設,與周邊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系。足夠的陸上延伸空間和足夠多的乘坐人口,使得高鐵在“一帶一路”上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而高鐵的發展又使得陸上的整合變得更加容易和更加有經濟價值,“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將在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歷程中得以完美體現。可以期待,中國高鐵走出去和世界高鐵建設,才剛剛開始。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