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理工大學的社會實踐團隊“建筑G次方”針對“城市再建設進程中的既有建筑改造和低碳生態城市營造”這一課題分別在濟南和青島兩地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8月21日,滿懷著期待與激動的他們踏上了從青島開往濟南的火車。當天傍晚,剛剛到達濟南的他們馬不停蹄地前往早已聯系好的目的地進行踩點,為第二天的調研做準備。
次日清晨,整裝待發的他們踏入了發祥巷小區。這是個老社區,爬山虎縱橫在四周的圍墻上、屋檐邊,兩路旁不知名的老樹頂著茂密的綠葉為小區增添綠意,無數叫不上名字的植物組成了“野生綠化帶”,為居民營造了一個綠意盎然的環保之傘?!敖ㄖ礼次方”團隊漫步在小巷中,仔細觀察著小區的環境,繞小區一周對其中的建筑物進行全方位的觀察,研究老社區的建筑節能與環境保護。
在進行了充分的觀察之后,帶著對老社區節能環保方面的問題,一行人來到了小區物業管理處,曹主任熱情的接待了他們,并與團隊成員進行了關于“既有建筑物節能改造和老社區低碳生態圈營造”的討論。成員們拿出之前采集到的素材和資料,向曹主任進行咨詢,曹主任豐富的生活經驗及專業知識為成員們解開了一個又一個疑團,成員們也了解了不少老城區節能環保的問題。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深談,團隊成員們對環保的理解有了更大的提升。他們對曹主任及物業單位的支持表示真誠的感謝。回到住處,團隊整理了當日所獲,及時進行了總結反思,并完善了次日行程安排。
當天下午,在曹主任的指引下,他們再次來到發祥巷小區,這一次,佩戴著工作證的他們化身為環保宣傳大使。貫徹在宣傳中咨詢,在訪談中尋找真理,在實踐中發現答案的路線,帶著準備好的調查問卷以及環保宣傳手冊,他們來到社區人員密集的地方進行宣傳及調研。在物業的幫助和支持下,他們向來往居民宣傳了環保知識,對居民日常的用電、用水等節能情況提供了咨詢服務,還向居民講解了省錢又節能的生活小技巧。
活動結束后,有位張女士給團隊成員打來電話,她對環保宣傳手冊中的有些知識感到不解,想進行進一步咨詢。此時剛離開小區的成員們不顧身體的疲倦,主動提出到張女士家中進行解答,他們的一片赤誠得到了張女士極大的贊揚。
8月22日,團隊又來到了新建小區“經緯嘉園”。物業管理人員熱情接待了他們,還帶他們參觀了剛竣工及尚在完善的新建筑,到建筑工地為團隊成員介紹新型的節能材料以及節能方式。實地考察過程中,團隊成員邊觀察邊思考,記錄下許多數據,他們積極地向物業人員提問。隨后,一行人參觀了新型小區的采暖、通風、用電、排煙等系統,團隊成員充分了解了未來的節能方向,對所學專業知識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回到青島后,成員們并沒有休息,23日早晨,他們又來到了貯水山小區。團隊成員向遼寧路街道辦事處借了幾張桌子,扮演起環保志愿者,在小廣場上為老人們耐心宣講環保知識。為了讓老人步入低碳生活的隊列、提高其生活質量,披著綬帶的成員們頂著烈日為老人分發環保宣傳手冊及青島市環保局贈予的環保購物袋。為老人講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成員小飛事后感慨:“不少老爺爺老奶奶的耳朵和眼神都不好使,講解起來很費勁,有時心中無比煩躁,但每當看到他們理解時會心的笑容時,心里覺得再枯燥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志愿活動進行了一上午,直到宣傳物資全部發光,仍有許多大爺大媽與成員相聊甚歡。
在這充實的“綠色之行”中,成員們感受頗多,不僅如期完成了調研,而且鞏固了所學專業知識,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收獲了“玫瑰留下的余香”。(通訊員 尹凱旋 劉沛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