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今天發布的地理國情監測研究成果顯示,京津冀地區揚塵地表2013年約為4183平方千米,比2007年增加了約43%;重點大氣顆粒物排放企業2013年達3.8萬余家,是2007年的2.25倍。這是我國首次實現京津冀地區大氣顆粒物污染源空間分布監測。
據介紹,此前部分科研單位已對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源進行解析,此次測繪部門在已有成果基礎上,利用高分辨率遙感,重點開展了揚塵地表面污染源和重點工業企業污染源監測。結果顯示,揚塵地表方面變化最大的是建筑工地,增加了456平方千米,占新增揚塵地表面積的36.4%,其次是堆放物和露天采掘場。天津市的揚塵地表污染源面積增加最多。專家分析,這與近年來天津市加速城市發展有直接關系,尤其是東部填海工程造成大面積的建筑工地污染源。
數據顯示,煤炭采礦、水泥建材和鋼鐵冶煉這三類企業增加量占京津冀地區重點大氣顆粒物排放企業新增量的80%。其中,排放企業增加最多的是唐山,超過4000家,其次是石家莊、保定和滄州,北京市唯一排放企業減少的城市。2007年至2013年,京津冀地區受揚塵地表和工業企業污染源影響的范圍和人口急劇增加,已形成北京—天津—唐山和石家莊—邢臺—邯鄲2個重污染帶。京津冀平原地區地表沉降自1992年以來呈不斷加劇趨勢。
此外,對青海湖和三江源的監測則顯示,近10年來青海湖面積持續增加;2005年以來,三江源綜合試驗區草地惡化趨勢得到遏制,并有輕微好轉,但整個區域草地退化趨勢尚未得到完全扭轉,需要進一步采取生態保護和建設措施,鞏固已有成果。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上述研究成果將按照測繪地理信息成果發布規則對外公開,該成果將為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治理、青海湖及三江源的生態文件建設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和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