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快速普及,極具公共屬性的環境保護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領域之一。環保部門要按照陳吉寧部長的要求,努力適應環境保護的公共服務屬性,不斷提升公共應對素養,把熱點焦點問題講清楚、說明白,為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推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這是環境保護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潘岳今日在“互聯網+”環境傳播策略系列培訓班上提出的要求。
潘岳說,在傳統意義上,環保部門是技術性、業務性部門,但在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的進程中,環保部門的公共服務屬性越發凸顯。環境保護惠及民生,直接關乎公眾健康福祉。隨著公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和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高度發展,環境保護已成為關注度最高、討論最熱烈的領域之一,既有客觀反映、理性建議,也有扭曲的傳播、片面的宣泄。這樣的大背景,要求環保部門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等手段引導社會輿論,為環境保護事業提供積極正面的輿論保障。
潘岳強調,陳吉寧部長高度重視業務干部媒介素養提升工作,多次明確提出了要求。環保業務部門必須在工作中努力適應環境保護的公共服務屬性,培養媒體思維,提升全媒體素養,增強環保業務干部在全媒體時代的輿論應對能力,把加強環境保護的政策部署宣傳好,把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好,與媒體和公眾保持良好溝通,切實提高輿論引導的主動性和影響力。特別是面對輿論熱點、突發事件,要敢于發聲、善于發聲,不怕犯錯、盡快改錯,主動通過網絡等新媒體把公眾關切的問題講清楚、說明白,樹立政府公信力。與此同時,環保宣教部門也要努力提高環保專業水平,緊貼公眾切身感受,努力將監測數據、環境質量指數等專業問題通俗化,讓公眾看得清楚、讀得明白。
這次培訓及授課內容由中國傳媒大學健康與環境傳播研究所精心安排,邀請了資深傳媒專家、輿情研判與新聞發布專家及網絡大V等,將圍繞全媒體時代新聞發布與突發事件輿論引導、媒體溝通策略與技巧、模擬演練等方面內容,進行為期兩天的系統教學與深入交流。
這次培訓共分3期,環境保護部機關各部門、各派出機構、在京直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第一期培訓,機關各部門、各派出機構副職干部及主要業務處處長將分別參加第二、三期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