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省份經濟成長目標加總為10.3%,而中央政府目標為7.5%
* 中國政府致力於控制經濟增速,轉型經濟
* 必須解決污染與投機性泡沫等弊端
記者 藥朝清; 編譯 石冠蘭/蘭秀娟
路透北京3月8日電---那些對今年中國官方經濟成長預估削減至7.5%而憂心忡忡的投資者,應牢牢記住這句用於所有資產剝離的格言:部分之和大於總體.
在中國,這意味著多出約4.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7,300億美元).
那正是中國31個省份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之和51.77萬億元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官方數據47.16萬億元之間的差額,大致相當於土耳其的GDP.
如果從企業收購者的角度來看,2012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發現,又一個差異出現了:各個省份之間的加權平均成長率高達10.3%.
即便用一個更為單調的模型,用14%的貨幣供應預估增率減去4%的通脹目標,仍意味著經濟將以10%的速度擴張.
對於致力改革的溫家寶總理而言,這引出了另一個格言:物極必反.
脫韁般增長的成長率使得平衡經濟難以進行,中國經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直面臨依賴出口和外資投資的問題,易受歐債危機和美國消費減弱等變數影響.
中國經濟高度依賴資本投資亦衍生出易產能過剩的高污染制造業,而地產和金融市場長期頻臨出現投機性泡沫,這不利於社會穩定.
但現行體系內要控制及改革經濟尤為不易,官員要獲得仕途晉升,就必須拿出漂亮的經濟成長數字.
"很明顯他們希望釋出想要改變增長模式的信號.但要改變增長模式,需要做的不僅是降低成長目標,"駐香港渣打銀行分析師Stephen Green稱.
其還說道,"體系沒有變化,仍是只關注更快的增長,升遷靠的是增長."
因此盡管大多數省級領導也削減了經濟目標數字,但仍有表現超群的個人意愿,使得各省數字遠高於中央政府的目標.
而這確也是為償還10.7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所需.
"無經濟成長,地方政府無財政收入,"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李若谷稱.
**各地對經濟高增長的追求永不滿足**
中國政府在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確定2011-2015年期間經濟平均增速目標僅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