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西北航道仍然全年為大塊浮冰所阻塞。原本計劃通過該航道的20多艘游艇被凍住,還有1艘嘗試這條路線的游輪被迫返回。
對此,專家發(fā)出全球變冷警告:全球變暖是一個誤導性的信息,事實上,全球變暖從1997年開始就已經“停頓”,全球正在逐漸變得寒冷。而這一變冷時期一直會到21世紀中葉才會結束。
不過美國氣候專家朱迪思·柯里教授認為,世界或許正在走向一個類似于1965年至1975年的時期。那一時期出現(xiàn)了一個明顯變冷的趨勢。這導致當時的一些科學家預測冰河時期即將到來。
威斯康星大學教授阿納斯塔西奧斯·措尼斯則認為,變冷趨勢將至少再持續(xù)15年。毫無疑問,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變暖已經停止。預計IPCC會說其模型顯示有15年的停頓。不過這意味著再過幾年,他們不得不承認錯了。
全球變冷還是變暖一直是個爭議不斷的話題,上世紀70年代,變冷說曾經風靡一時。
變冷原因
多半是因為太陽內部發(fā)生猛烈的熱核反應,其光照不均衡可能與這有關。當太陽內部的溫度升高和壓力增大時,太陽就會“膨脹”,地球便會得到更多的光和熱。最好到太空去研究這些細節(jié),那樣會方便得多。阿布杜薩馬托夫還有一個依據(jù):火星也是定期地變暖和變冷,而且時間同地球上一模一樣。這是NASA不久前的研究成果。但紅色星球上既沒有火星人,更不可能有工廠、汽車和別的溫室氣體產生源。這就意味著,不管地球上的氣候,還是火星上的氣候,都是由太陽來左右。
普爾科夫天文臺的工作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特別的儀器,宇航員將在2008年將它帶到國際空間站,從“天體測量學”的角度去測定太陽形狀和直徑的變化情況,這些數(shù)據(jù)會有助于更精確地預測出全球變冷的具體時間和強度。北半球遭遇嚴寒非全球變冷 科學家稱"氣象顛倒"北半球的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地區(qū)遭遇寒冬,并非全球變冷,而是因為北半球出現(xiàn)氣象顛倒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北極震蕩造成的。北極上空的大氣壓力會出現(xiàn)兩種極端變化,直接影響北半球出現(xiàn)暖冬或寒冬。科學家以北極震蕩指數(shù)來衡量氣壓的變化。在過去幾十年里,北極震蕩指數(shù)多為正值。北極上空的氣壓比平均氣壓低,中緯度地區(qū)上空的氣壓則比平均氣壓高。中緯度地區(qū)指的是從日本札幌、到意大利米蘭、到美東緬因州、到美西俄勒岡州等地。
在這種情況下,圍繞北極的寒帶噴射氣流(jet stream)從西方吹向東方,而不會吹到南方,大部分時候都維持在美國以北的加拿大。這么一來,美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冬季氣溫相對比較暖和。
今年冬季,北極震蕩指數(shù)出現(xiàn)負值情況,北極上空出現(xiàn)高氣壓,噴射氣流的冷空氣都被擠壓到比以往更遠的南部地區(qū),造成美國、歐洲和中國出現(xiàn)寒冬。
值得一提的是,北極上空在這個冬季的高氣壓是1950年以來最顯著的。至今沒有人知道為何北極氣壓會出現(xiàn)這種極端變化。
第一個觀察及描述這種現(xiàn)象的美國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教授華萊士說:“我傾向于把它看作一種隨機現(xiàn)象。我不認為我們掌握了它為什么會一年這個樣子,下一年卻完全另一個樣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