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昌裕豐紡織有限公司的廠房屋頂鋪上了13萬平方米的光伏板。
●將光伏板安裝在大型公共建筑或居民家的屋頂上,就能實現太陽能發電,這被譽為“屋頂上的能源革命”。
●目前,我省已出現多個光伏發電家庭,且并入國家電網。
●在國家相關政策方面,最近暖風頻吹,意味著太陽能發電或將迎來普及潮流。
家庭發電并網了
開封市民王勇無意中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省首個安裝太陽能發電且并入國家電網的居民個人。
6月21日,王勇在自家屋頂上安裝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經過當地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的調試檢測,順利并入公共電網。
于是,“屋頂上能發電”的消息不脛而走,附近的一些居民紛紛前來觀看,甚至向王勇“取經”。
8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王勇所在的開封市大宏世紀新城小區,舉目望去,烈日炎炎下,6層居民樓的頂部豎立著兩排銀光燦燦的光伏板。
王勇帶記者登上樓頂近距離觀察,陽光炙烤下,兩排光伏板傾斜狀架在樓頂上。光伏板共有8塊,背面連接有電線。這些電線沿著墻壁最后接入了一個藍色的長方形盒子。
據王勇介紹,這個盒子是逆變器,把光伏板發出來的直流電變成標準的220伏交流電。
隨后王勇用手敲擊逆變器上的感應區,藍色的電子屏就亮起來。數據顯示:并網的8塊光伏板,現在的天氣條件下功率達到1500瓦。當天累計已發電6度。
王勇說,自并網之后的50多天里,這組光伏板發的410度電全部傳入了國家電網。按此計算,平均每天能發8度多電。天氣晴朗、光照好時,一天可發12度電;陰天則可發3到5度電;要是下雨天氣則只有1度多電。
王勇說,他安裝光伏板發電完全是出于個人愛好。他從小就喜歡電子類的東西,先后玩過太陽能計算器、太陽能風扇,一直想嘗試太陽能發電,當初因為光伏板較貴沒能如愿。
去年,當光伏板價格下降到一瓦只有5元左右的時候,王勇買回5塊光伏板。他在試用中發現,5塊光伏板發的電,除了空調這種大功率的電器,家里的其他電器都能帶得動。
今年3月,王勇得知光伏發電可以并入國家電網后,他就去開封供電局申請并網,同時新裝了8塊功率更大的光伏板。這些新裝的光伏板發出的電,最終并入國家電網。
王勇去年安裝的5塊光伏板沒有并網,發出的電通過電線接入蓄電池,繼續使用。王勇說,沒有并網的光伏板白天發的電都儲存在16塊蓄電池里,這些蓄電池可以儲存8度電,然后通過逆變器,供家里照明燈、冰箱、電視、電腦這些電器使用。“供電一直很穩定,跟電網供電沒什么區別。”王勇說。
王勇還算了一筆賬,以前,他家夏天一個月要90多元的電費,現在一個月只需要交大約25元的電費,這是用空調的電費。在春秋天不用空調的情況下,自家安裝的光伏板,發電完全夠自用。
王勇購買、安裝這些光伏板及蓄電池、逆變器等各種設備,陸續投入了3萬多元。他告訴記者,如果有國家補貼,并網的8塊光伏板發的電若按1度1元的價格全部被供電公司購買,這樣大概10年收回成本。另外5塊自發自用的光伏板夠用13年,省下的電費也差不多是設備價格了。一般情況下,這些光伏發電設備可以至少用20年。
目前,由于國家具體的補貼政策沒有下來,王勇還沒有拿到相關補貼。不過供電公司一直在計量輸入電網的電量。
看看“潮人”有多少
除了王勇,鄭州市上街區口頭村居民張海潤家也實現了光伏發電,并且并入國家電網。一時間,個人利用光伏發電成為“潮”事。
“今年以來,光伏發電越來越多地走入居民家庭,這是一個新趨勢。”8月13日,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營銷部高工杜海洋告訴記者,過去由于造價太貴等原因,光伏發電并不太適合單戶安裝,比較適宜在單位和居民區統一安裝。但這幾年光伏發電板的造價持續下降,目前1千瓦的光伏發電板已經從前年的兩萬元降到了七八千元,帶上配套設備近一萬元。一個家庭裝個三四千瓦也就夠用了,算下來也就三四萬元。
在政策方面,國家電網公司去年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承諾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免收并網驗收和調試、電能計量裝置安裝等費用。
“這為光伏發電走入家庭開辟了‘綠色通道’。現在各個市公司的營銷部經常接到個人用戶的咨詢電話,不少都是搞電力的、熱愛環保的發燒友。”杜海洋說,現在很多人越來越熱愛環保,太陽能是綠色的清潔能源,他們愿意做這個嘗試。
杜海洋正說著,一旁的鄭州供電公司營銷部專工王威接到一個電話,一位家在鄭州鄭東新區的居民打電話咨詢,這位居民打算在自家的小樓上安裝一套光伏發電設備。
伴隨著光伏板價格的不斷下降,光伏發電這一新能源近年來悄然在中原大地興起。那么,目前在河南究竟有多少光伏發電項目?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供電服務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全省下屬18個市供電公司共受理的光伏發電項目有88項,報裝容量258328千瓦。個人用戶有10戶,報裝容量31.6千瓦。
單位屋頂成了“寶”
近年來,在我省不少城市,除了居民家庭,建在大型公共建筑屋頂上的光伏發電站也發展迅速。記者近期探訪了鄭州和許昌的工廠、醫院、圖書館等建有電站的大型公共建筑。
8月12日,在許昌裕豐紡織有限公司院內,記者爬到高處,放眼望去,無論廠房頂、辦公樓頂、職工公寓樓頂,全部被一塊塊的太陽能光伏板覆蓋。
隨行的君陽電力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張金波介紹說,這兒的裝置面積是13萬平方米,容量是10189.11千瓦。目前一部分已經并網正在使用,一部分還在做線路、配置的后續工作。
張金波說:“我們走到光伏板上面去看看。”
看記者有些遲疑,張金波笑著說:“來吧,沒事,光伏板完全可以經受得住二三百斤的重量。不然下雪、冰雹天氣,心血豈不是要白費了。”據介紹,光伏板的表面是專用的鋼化玻璃,比一般玻璃硬度要高得多。
張金波介紹,一塊195瓦的光伏板約有20公斤,這里的屋頂都是做過加固措施的。一般是用鋼鐵支架或水泥墩做支撐,如果安裝得多,屋頂的承重不得不加以考慮。
當天下午,記者上到許昌市圖書館的樓頂,這里安裝了605塊光伏板,裝機容量117.98千瓦。
這么多的光伏板如何做日常維護呢?
君陽電力有限公司工程師盧磊介紹,平常不用怎么管它,有后臺監控設備,一般是兩天巡查一次。粘在表面的灰塵會影響發電效率,特別是四五月份風沙大,公司可自行清理或者找保潔公司清理。冬天下雪,只需要清理好挨著電線的部分,其他的可以等太陽出來自己融化,“有時候,有冰雪薄薄地覆蓋一層,光線折射,反而發電更好呢。”
8月13日,記者來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在該院的4個樓頂上,安裝了太陽能光伏板。這里的光伏板鋪在了搭起的支架上,像是放在屋頂的涼棚。
“除了發電,還能隔熱。”醫院后勤科科長陳贊兵說,醫院屋頂鋪了608塊光伏板,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裝機容量為250千瓦,共投資400多萬元。
陳贊兵等后勤人員剛開始對這些新式設備很好奇,不過很快他們覺得并不神秘,因為維護起來和一般的電力設備差別不大。
7月22日,這家醫院的光伏發電設備正式并網,平均一天發電約1200度電,一個月發電累計3萬多度。“將來我們還打算在家屬樓樓頂、新區醫院的樓頂都裝上這個。”陳贊兵說。
條條政策很利好
光伏發電是一種清潔能源,前景廣闊,但一直以來,光伏發電由于設備造價高,不得不靠補貼來調動使用的積極性。
2009年國家啟動金太陽工程,對裝機容量300千瓦以上的光伏發電項目給予50%~70%的補貼。這吸引了一批社會投資資金,一些投資公司到處尋找大面積的屋頂。
“我省目前光伏發電項目,一大部分是金太陽工程項目。”杜海洋告訴記者,今年5月財政部下發了清理金太陽工程的通知,宣告了這一政策的結束。
不過,近兩個月來,鼓勵光伏發電的利好政策頻頻出臺。
國務院辦公廳7月15日下發《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2013~2015年,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這一目標實現,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場。
一些中央部委的相關細則也在近期相繼發布。
財政部7月31日下發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電量補貼等政策實施辦法的通知,明確了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電量給予補貼。
國家發改委8月13日公布《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豁免分布式發電項目發電業務許可。
這其中,光伏補貼資金及并網價格成為關鍵。
杜海洋介紹,在未取得國家核準之前,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執行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在核準后,執行發改委規定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
據了解,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是一度電1塊錢。但由于居民不具備法人資格,提供各項申請報告的成本比較高,無法也不太可能核準,因此家庭用戶光伏發電并網后,目前只能按當地燃煤脫硫標桿電價結算,河南省是每度0.4392元。
最近,國家能源局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名單,河南省尚未入列,但業內人士認為,我省列入名單是遲早的事。 (記者 趙力文 通訊員 蔣理 段雅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