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3月28日訊(記者 谷青)近年來,我市大力推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取得了較好成效。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全市建筑節能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市建筑節能工作將在繼續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綠色建筑評定、可再生能源應用等工作。其中,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已列入今年市政府要辦的17件實事之一。
既有建筑改造列入民生實事
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是建筑節能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改造對象主要是2007年10月1日以前建成的老小區,重點是已經實現集中供熱或即將實現集中供熱的小區。
幾年來,我市大力推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截至2012年底,實現既有建筑節能改造318萬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省里下達的改造任務。為進一步加快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工作,今年1月,濟南市將百萬平方米居民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工作納入2013年為民辦17件實事,作為市政府重點民生工程推進。
作為改善居住條件、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是民生工程,也是“溫暖”工程。為確保任務落到實處,我市把改造任務分解到各有關縣(市)區,并列入各級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年度責任目標任務當中,要求其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民生意識,積極開展工作,嚴格實施方案,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安全。按照要求,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須征得80%以上業主同意后,由業委會(實施主體)與施工方、監理方、縣(市)區行政主管部門簽訂責任與監管協議,并向社會公示。
重心下移 區縣成責權主體
在繼續深入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工作的基礎上,今年我市將全面開展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和綠色建筑推廣工作,計劃完成公共建筑改造35萬平方米,綠色建筑評定200萬平方米。
為適應建筑節能工作發展的新形勢,今年起,建筑節能工作實行一年一結算、一年一考核的制度,與此同時,責權主體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公共建筑改造、綠色建筑評定等工作實行屬地化管理制度,縣(市)區是第一責任人,市有關部門負責審核、監督,跟蹤工作進度,協調相關事宜。
重心下移,權力下放,是今年建筑節能工作的一大亮點。為保質保量完成各項任務,作為責權主體的縣(市)區相關部門要盡快健全組織機構,熟悉工作流程,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建筑節能改造工作的長效機制,確保今年起我市所有政府投資類建設項目全部達到綠色建筑標準,乙級以上建筑設計院1/3以上設計項目必須達到綠色建筑標準,同時,鼓勵并提倡新型農村社區按綠色建筑要求標準打造。
鼓勵新建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09年,我省出臺《關于加快太陽能光熱系統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縣城以上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改建、擴建的12層及以下住宅建筑和集中供應熱水的公共建筑,必須應用太陽能光熱系統,并與建筑進行一體化設計與施工。
今年3月1日施行的《山東省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再次強調,具備太陽能利用條件的新建建筑,應當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設計,并按照相關規定和技術標準配置太陽能熱水系統。
作為實現建筑節能的重要措施,今年我市將繼續推廣可再生能源應用,鼓勵高層新建建筑同步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推進公共建筑采用太陽能、淺層地熱能、地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力爭年內實現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50%以上。
從長遠看,推廣建筑節能意義重大,勢在必行。為切實改善百姓居住環境和生態環境,省、市相關部門對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公共建筑改造、綠色建筑等給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對同步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的高層建筑制定了相應的獎勵機制,與此同時,著重探討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辦法,嘗試多種機制、多種手段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引入和借用社會資金、社會力量加大改造力度,推動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工作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