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省際比較》由北京師范大學科學發展觀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西南財經大學綠色經濟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合著。北京師范大學李曉西教授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先生擔任此報告的負責人。
當天,李曉西面對北京這幾天的大霧天氣也搖頭說:“天氣太糟糕了!”不過在獲獎的這一報告里面,北京的綠色發展指數排名第一。對這一點,李曉西有著自己的解釋:“當時排名出來時,就有海歸評委大喊不可能,北京空氣這么不好,怎么還排第一?”他說,綠色發展報告構建了反映綠色發展狀況的指標體系和相應的指數測試方法。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由經濟增長綠化度、資源環境承載潛力和政府政策支持3部分構成,分別反映經濟增長中生產效率和資源使用效率、資源與生態保護及污染排放情況、政府在綠色發展方面的投資、管理和治理情況等,共包含55個基礎性指標,“老百姓直接感受到的就是空氣,其實政府層面在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方面做得很多。”
李曉西還解釋說,2010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中并沒有考慮空氣指數這一因素,“因為是省際比較,有些省份根本沒有空氣指數。”就在前不久,2011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出爐,在34個參與測算的大中城市中,綠色發展水平排名第一位的則是深圳,北京則排名第四。
李曉西說,2012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將會考慮納入百姓問卷調查,同時希望將PM2.5納入考量指標,“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要不然地球就受不了了。”(記者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