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投資者對歐盟峰會達成解決債務危機方案心存希望和伊朗核問題引起的原油供應擔憂依然存在,國際油價6日上漲。
當天沒有核心經濟數據公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依然集中于歐洲債務危機的發展狀況。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5日將15個歐元區國家列入信用負面觀察名單,并稱在未來90天有50%的可能性調降這15個國家的評級。投資者認為,標普此舉可能促使歐洲領導人在即將于12月9日舉行的峰會上下定決心,采取措施挽救歐元區。因此標普報告對原油市場起到提振作用。
當天有報道稱,歐洲可能成立兩個援助基金以應對債務危機。而且,德法之前達成協議,同意修改歐盟條約,以促進歐元區財政融合,控制支出、平衡預算。這些措施都提振市場樂觀情緒,推漲油價。
另外,市場還預期歐洲中央銀行將于本周之內調降利率水平,促進經濟發展。
同時,由伊朗核問題引起的原油供應擔憂依然存在。作為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國,伊朗對世界石油供應意義重大。雖然歐盟出于自身經濟發展考慮暫時不可能對進口伊朗石油頒布限令,但伊朗方面卻并不排除限制本國石油出口以“懲罰西方”的可能性。
到當天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微漲29美分,收于每桶101.28美元,漲幅為0.29%。1月交貨的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微漲83美分,收于每桶110.64美元,漲幅為0.76%。(新華網)
成品油價上調窗口近期恐難開啟 局部油荒再現
12月1日,基準期為10月7日的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加權均價連續移動變化率達到3.98%,距離4%的調價紅線僅有0.02%的距離,一度引發市場對成品油價格上調預期。然而,該變化率并未在12月2日“如期”沖破4%,反而小幅回落至3.96%,12月5日則進一步下滑,降至3.80%。業內分析師認為,目前看來,近期成品油價格上調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本月內上調窗口能否打開,還要看未來兩三周國際原油價格的“臉色”。
國際油價曾在12月的頭兩天實現連續上漲,但受德法領導人峰會、美國經濟數據和標普公司將多個歐盟國家信用評級列入觀察名單等消息影響,5日國際油價大幅震蕩后收平。紐約商品交易所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微漲3美分,收于每桶100.99美元;1月交貨的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則微跌13美分,收于每桶109.81美元。
三地原油加權均價連續移動變化率也未延續幾日前的升勢,在最近兩個統計日內連續回落。根據安迅思息旺能源最新統計數據,截至12月5日,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加權均價連續移動變化率已降至3.80%,距離4%的紅線又遠了一些。
但對于未來的油價趨勢,他認為不好判斷。一方面,經濟基本面并不支撐油價的繼續走高,但另一方面,地緣局勢尤其是伊朗的緊張局勢又時刻支撐著油價,油價暴漲的局面也并非不可能出現。
盡管近兩天成品油價上調的預期有所減弱,但11月底以來的調價預期已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部分地區柴油供應的緊張局勢。安迅思息旺能源統計監測顯示,11月25日起,部分地區加油站柴油供應緊張局面再現,華東地區的緊張情況尤為突出。
根據安迅思息旺能源對全國近300座民營油站及近350座主營油站的跟蹤數據,目前20%的民營油站在超價銷售,14%的民營油站及12%的主營油站限量加油,16%的民營油站及5%的主營油站出現斷油現象,5%的主營油站出現排隊加油現象。53%的民營油站及79%的主營油站可以保證正常銷售。(中國證券報)
“十二五”可再生能源比重將大幅提高
昨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擴大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全面提升產業能力,特別是加大風電、太陽能的開發力度,構造一個以核電為基礎,以水電為調節,以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為電量主體來源的智能化電力系統。
史立山是在“21世紀低碳中國發展高峰會”上做出上述表示的。史立山指出,當前我國傳統能源利用效率低,在能源領域的配置中,市場化手段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國在能源效率改進、能源體制改革方面,都面臨著巨大挑戰。
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能源消費大國,今年有望達到30多億噸標煤的消耗。史立山認為,如果從發電裝機來看,發達國家人均裝機在兩千瓦以上,而我國現在僅為0.7千瓦,照此發展壓力非常大。
如何解決我國能源發展中所遇到的瓶頸問題?史立山認為,除了提高能源開發、轉換以及終端利用等方面的效率外,就是大規模開發可再生能源。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陸地風能資源量20多億千瓦,海上風能資源量為5億多千瓦。“十一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特別是以風電、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開發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目前,我國在風電裝機、風電設備制造方面,都位居全球第一位。
對于“十二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如何發展,史立山指出,目前我國水電技術最為成熟,也最有能力發展,“‘十二五’期間會加大水電的開發,包括流域規劃、水電建設環保問題,都要下更多的力氣來解決。”(上海證券報)
前10月天然氣進口增長超8成 倒逼國內市場漲價
12月6日,記者從中國能源網獲悉,今年1~10月,進口天然氣約合2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6.5%。其中,10月份進口31億立方米,增長約1倍。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天然氣價格過低,隨著消費總量增加,供需缺口將促使天然氣進口量大幅增長。而這可能進一步推漲國內氣價。
12月6日,國家能源局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正在加快制定西氣東輸二線氣價方案,將盡快出臺征求意見稿。
中石油規劃總院油氣管道所天然氣市場室有關人士稱,目前,進口中亞的天然氣遠高于國產氣的銷售價格,價格一直處于倒掛。今年,西氣東輸二線就新增了100多億立方米的進口氣量。
截至目前,西氣東輸二線沿線的省區市中已有16個城市用上了來自中亞的進口天然氣,其中包括烏魯木齊、嘉峪關、酒泉、張掖、永昌、武威、中衛、吳忠、西安、寶雞、三峽門、武漢、南昌、贛州、廣州以及深圳等城市。據中石油官網統計,今冬明春,中國油天然氣供應量將比去年同期增長25%以上,從而保障了沿線城市的供氣。
當前,我國天然氣供應主要是國內 (西氣東輸一線)、進口(西氣東輸二線)兩條線。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國內外對于天然氣定價機制的不同,導致當下國產天然氣價格遠低于進口氣,造成了一系列的市場銜接問題。
上月有媒體報道稱,據一位接近國家發改委的人士透露,目前國內氣價偏低,油氣的比價關系不合理,隨著進口氣比例進一步提高,將倒逼天然氣漲價。(每日經濟新聞)
行業要聞:
必和必拓謀劃鐵礦石交易平臺 頻繁游說國內鋼企
必和必拓推進“鐵礦石金融化”可謂煞費苦心。在推動鐵礦石定價從長協轉向指數定價后,必和必拓又開始在新加坡籌建新的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記者從一家鋼廠權威人士處獲悉,必和必拓近期頻繁游說國內各大鋼廠加入這一交易平臺。
這一平臺名為環球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由環球煤炭交易平臺(globalCOAL)籌建,最大發起方正是三大礦山之一的必和必拓。據了解,該平臺股東構成計劃為鋼廠40%、礦山40%、貿易商20%,運營將采取會員制。
“相關部委和協會對這個事情都非常關注,也進行了一些調查和討論。”上述人士稱,目前鋼廠的態度非常謹慎,并沒有承諾加入該計劃,仍在了解和觀望中。一方面是因為缺乏經驗,另一方面也是擔心這一平臺會有國際金融炒家操縱,風險巨大。
自長協定價模式被廢后,以鐵礦石指數為基礎的季度定價和月度定價成為我國鋼廠和三大礦山合作的主要模式。目前,國際上有普氏指數、TSI指數和MB指數三大鐵礦石指數,在必和必拓的推動下,普氏指數成為認定的參照標準。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年多的運營中,國內機構普遍對普氏指數有所質疑,因為其價格屬于詢價,且采集的數據來源沒有公布。
而這無疑成為必和必拓籌建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理由。必和必拓稱,希望建立這樣一個現貨交易平臺,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將會形成一個基于現貨交易的鐵礦石指數,并最終形成被國際認可的鐵礦石指數。
記者了解到,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都計劃推出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發改委也委托上海期貨交易所對鐵礦石期貨進行課題研究,為下一步推出我國鐵礦石期貨做鋪墊。(經濟參考報)
公眾支持PM2.5納入空氣質量標準
備受關注的PM2.5標準征求意見前日結束。記者昨天從環保部了解到,征求意見期間收到了1500多條反饋意見,普遍贊成將PM2.5作為一般評價項目納入空氣質量標準,有的還建議有條件的地區應提前實施。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環境保護部將結合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吸取和采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完善標準草案,爭取盡快正式發布。
主要建議1
部分地區提前實施新標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截至此次征求意見結束的時間12月5日24時,環保部接到反饋各類意見1500余條,意見和建議經過整理分類,主要集中在幾大方面。首先,意見普遍贊成將PM2.5作為一般評價項目納入標準;建議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分步實施,部分污染重、有條件的地區應在2016年1月1日前提前實施。
主要建議2
及時公布監測數據
此外,反饋的意見還建議調整標準的分區和分級、部分污染物限值等標準內容;建議標準實施后加強監測,及時公布數據,使公眾及時了解空氣質量狀況。
還有建議指出,標準實施后,政府、企業、組織、公眾等有關各方應團結協作、共同努力,根據各自的職責和義務,為改善空氣質量貢獻力量。(新京報)
環保部叫停舟山新區萬噸級油碼頭
環保部6日發出通知,提出暫緩審批舟山外釣島光匯萬噸級油品碼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要求業主單位抓緊落實相關工作,待解決上述問題后,再按規定程序將環評報告重報環保部審批,“獲得正式批復前,不得開工建設”。
環保部致函舟山光匯油品碼頭有限公司,表示經技術評估與審查,該工程尚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該工程建成后將超過2020年預測的吞吐量,泊位長度超過規劃的岸線長度。二是該工程所在海域,是我國沿海重大溢油事故高風險區之一,但尚未完全落實區域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和應急能力。
多位專家向記者證實,此次叫停在我國油品碼頭建設中“很少見”,環評受阻就會耽擱國家發改委的項目審批。
環保部在通知中稱,據初步統計,目前僅寧波-舟山港已有、在建和已批的12座25萬噸以上油品碼頭設計通過能力已達1.8億噸,全港油品碼頭設計通過能力已超過2020預測的吞吐量1.91億噸,其中工程所在老塘山港區已建油品泊位設計吞吐量為1795.7萬噸。
交通部此前下發通知,要求防止新港區開發一哄而上、遍地開花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科學、合理確定新港區的布置方案與開發規模,避免貪大求全。
中國港口協會一位資深專家指出,沿海港口建設“是時候慢下來了”,地方沿海經濟規劃炒作“樞紐”“中心”等概念“已經過時了”,如果不提高環保和安全門檻,“一動土就是(生態)破壞”。
上述多位專家稱,國內碼頭大多為油企、油品貿易商建立的“業主碼頭”,“企業自己掏的錢,不是公共碼頭,交通部原來協調過,難度很大。”
專家們呼吁,隨著國內岸線資源日益緊缺,國家發改委應盡快協調交通部、環保部及能源企業,通過合資開發油品碼頭,打進出港時間差,降低閑置能力,提高使用效率。(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