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動態]
未來1-3年,新能源人才將成為香餑餑
環境和能源問題是當今世界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再生能源中心主任任東明表示,最近幾年新能源技術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戰略目標來看,我國2020年要把新能源作為補充能源,2030年變成主流能源之一。其中有三大重點: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
金融危機后,各國紛紛都將新能源產業發展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這一背景下,不少專家呼吁,我國應抓住機遇,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加快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但是,搶占未來新能源產業的制高點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創新能力,即不斷提高新能源開發利用的科技含量和效率;二是鼓勵新能源發展的系列配套措施,包括財力投入、cdm人才培養、稅收政策等各個方面。可以預見未來1-3年新能源人才將成為熱門搶手人才。
或可引發風投等金融人才需求
在“第七屆snai-asu企業家高層論壇”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朱從玖表示,去年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第一批企業掛牌,有28個企業掛牌。
自推出到現在已經有90家上市公司,覆蓋的面包括電子信息、環保節能、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新材料新能源等各個領域,從覆蓋面來講主要面向創新經濟。
新能源企業有3家上市公司,獲得的資本額有700億元,創業板市場一開板,一方面引來全國的關注,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球金融系統、金融市場,包括產業等方面的關注。
當前,新能源戰略成為主要國家的戰略,各個國家的政府在資金、在諸多方面都在采取措施,積極去支持。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低碳經濟、從創新發展來看必然要有一個高效的、合理的金融體系。這些也將促進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并且這也有助于不斷的提升創業企業的質量,也不斷的提升創新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也能夠增加其他投資者對創新型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
新能源、低碳經濟、創業板、金融市場、資本市場、風險投資……這一個個關鍵詞,無不預示著未來幾年的行業發展趨勢,而行業的發展必將帶來相關人才的剛性需求。
正如朱從玖所說:“從創業板市場的發展來看,創新經濟、創新產業,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跟我們教育有非常大的關聯,我相信創業板市場的發展,一方面能夠對我們的人才和教育有很大的激勵,能夠提供更多的這種機會,另外一個對教育和人才制度提供很大的挑戰,這個對國家的發展是非常積極和有利的。”
需加快新能源專業設置和科研人才培養
就本屆世博會來看,太陽能利用量居歷史之最,其光能發電達到4.6兆瓦,僅新型太陽能電池設備種類就有六七種,其中世博園內中國館、主題館、世博中心等建筑均將使用太陽能電池。此外,世博園內千余輛大巴都為新能源汽車,實現零排放,全部使用中國自主研發的三種新能源。這些新能源設備背后是一批具有新技術和環保意識的新能源設計人才。但是,目前,國內新能源產業的人才儲備與科研經費投入等卻并未跟上整個產業的發展速度。據悉,在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年前舉辦的幾次大型企業招聘會上,新能源企業的人才招聘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供需雙方的熱情都很高,且太陽能領域的高端人才需求逐漸顯現,超過半數的新能源企業對該領域都有用人需求。這些招聘會傳遞出來的信息,折射出的僅僅是新能源行業技術人才供應匱乏的冰山一角。一項權威調查表明,我國目前一些重點理工大學的教學資源優勢還未完全在新能源領域釋放出來,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生物能發電及核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專業等領域的課程開設得還不夠,在新能源專業設置和科研人才培養方面還遠遠落后于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