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63”辦公室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納入環保信用評價范圍的企業有4800多家,參評企業既有數量上的擴大,又有行業的擴展,囊括了全市重點企業和重污染行業,并向三產服務、科技信息類企業延伸。
企業生產環保與否,環保信用評價是一把衡量標尺。位于惠山區經濟開發區的無錫透平葉片有限公司,是能源和航空領域國內領先、全球知名的高端動力部件供應商,年產值達到10多億元。但該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有特殊工序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表面處理時所用到的溶液,對環境和人體有影響。為了保護員工和環境,該企業動足了腦筋。“我們會按照歐盟標準進行檢測,一旦超過限定的濃度,工作車間就會自動報警。”相關人士介紹,該公司每年花在廢液回收、員工培訓以及防護用品更換、監控設施的維護等方面的費用就高達幾百萬元,這還不包括污水處理設施、粉塵處理設施等環保設備的投入和維護。正因為環保舉措到位,透平葉片的環保信用評價等級一直以來都是“綠色”。近幾年,銀行每年都給該企業較好的信用額度,“只要企業有資金方面的需求,保守估計能找銀行貸款五六億元。”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銀行若能給企業源源不斷“輸血”,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無疑是解決了后顧之憂。惠山區另一個“明星企業”凱龍高科的副總經理葉峻說,因為該企業注重環保,為企業的環保信用評價等級加了不少分。目前,多家銀行給凱龍高科的授信總額達到8.8億元。此外,一些國外企業來考察,看到凱龍高科在環保方面的投入,更愿意與其合作。
“綠色企業”信貸優先,失信企業寸步難行。市“263”辦公室相關人士說,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的深入實施,意味著,我市環保部門有了新的經濟執法手段,標志著我市的環境管理由傳統型的行政手段進一步向行政、經濟手段并舉的轉變,起到了一舉多得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