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說,“對抓環保會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說法,我們不贊成。”
9月18日,舍弗勒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發布的一封緊急求助函稱,今年9月11日,該公司唯一在使用的滾針原材料供應商上海界龍公司由于環保方面原因被要求“斷電停產、拆除相關生產設備”。在浦東新區隨后給出的回應顯示,界龍公司的具體生產工藝中包括酸洗磷化,因為無環評審批手續,在去年12月的中央環保督查期間,該公司被列為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淘汰關閉類”。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曾在去年12月、今年3月,兩次告知企業停止生產。長達9個月時間里,界龍公司理因有充分的時間與舍弗勒進行協調溝通和生產調整。
事情雖已澄清,但“300萬輛汽車”和“3000億人民幣”的數字還是在網上迅速發酵,甚至出現了“環保沖擊實體經濟”“引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聲音。
崔書紅說,過去有一些違法排污的企業大幅壓縮環保的成本,甚至根本不投入環保,嚴重破壞市場競爭秩序,阻礙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嚴格環境執法,一方面改善了環境質量;另一方面也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對排污企業依法監管已經成為常態,所有的企業都應當適應這種常態,養成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規的習慣。
那么環境保護督察是否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是否導致了原材料上漲?崔書紅說,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變。產品價格的變化,主要是由供需關系造成的,取決于當前經濟發展的總體形勢、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等方方面面。環保督察沒有對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造成影響,更不是推動產品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
今年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1-8月份城鎮新增就業974萬人,同比增加26萬人。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5%,為2008年以來最低。二是今年開展中央環保督察的15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提高0.95%;沒有開展的16個省份同比提高0.54%。三是今年1-8月除水泥產量同比下降0.5%,粗鋼、有色金屬、焦炭、平板玻璃、紙板產量同比分別提高5.7%,4.2%,4.0%,3.0%,1.7%,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穩中有升,開展環保督察的15個省,粗鋼、有色金屬、焦炭、平板玻璃、造紙等產量增速還高于全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