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仍有質疑聲,但氫燃料電池車的產業化已經逐步展開,氫燃料電池真的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多政策支持氫燃料電池,車企紛紛發力
一說到新能源車,你可能會想到純電動、混合動力?然而電動車并非只有鋰電池一條路可走。
近年來,我國出臺多項政策,大力支持并積極布局氫能及燃料電池車產業。國務院于2016年12月發布的《“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進一步發展壯大與氫能源相關的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據2016年12月29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聯合發布的新能源車新版補貼標準,每輛燃料電池車最高可獲50萬元國家補貼。
近期,科技部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佛山項目啟動儀式暨佛山市南海區新能源汽車(氫能)產業招商推介會在南海舉行。會上,“超人”李嘉誠投資的五龍電動車布局超百億產業項目——長江氫動力(佛山)研發中心及整車生產項目。與此同時,全國第一座全商業化運營的加氫站也正式投入使用。
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再次將氫能產業推向風口。不少A 股上市公司已搶先一步跨進燃料電池 “商業圈”。而在第67屆法蘭克福國際車展開幕前夕,奔馳公司舉行發布會,宣布推出首款插電式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車。該車以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共同作為能量來源。奔馳稱這款車是“通往零排放駕駛道路上的里程碑”。
傳統汽車巨頭中,涉足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還有本田和上海大眾汽車。去年3月,本田在日本市場正式推出旗下ClarityFuel Cell 氫燃料電池車,Clarity Fuel Cell需要3分鐘就可以填滿70Mpa的高壓儲氫瓶,擁有482公里以上的續航能力。
鋰電池PK氫燃料電池,誰將勝出?
近期,氫燃料電池成為A股投資市場的熱門概念。相應的,鋰電池概念在經歷了今年以來的瘋漲之后迎來大面積調整。從環保、安全等角度分析,不少業界人士認為氫燃料電池才是真正環保的新能源材料。相較鋰電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燃料加注快、續航里程長、零排放且無廢電池二次污染等特點,在客車、卡車等商用領域優勢明顯,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終極目標。
此外,氫氣的能源密度是車載鋰離子電池10倍,充一次氫氣可以行駛更長距離,燃料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比內燃機要高2-3倍。
但氫燃料電池也不是沒缺點。正如汽油車需要加油站、電動車需要充電樁,氫燃料電池也需要燃料站。除其本身價格高昂之外,缺乏基礎設施加氫站,也是制約氫燃料電池車商業化的瓶頸。
氫的儲存難度大,氫燃料電池汽車對基礎設施的要求高,比起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失敗的風險更高。據IEA的估計,加氫站的累計現金流在加氫站運營后的10-15年都處于負值。
離大規模商用還差很遠,需產業鏈并存互補
總體上看,我國氫燃料電池客車已走在路上,但氫燃料電池私人乘用車離普通消費者還待時日。汽車專家分析認為,我國氫燃料電池車從氫燃料電池客車等商用車入手,而不是像豐田那樣從私人乘用車做起,主要是客車等對氫燃料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可靠性等要求相對家用乘用車較低。氫基礎設施建設的限制也是一個原因,客車行駛在固定線路而且車輛集中,建設配套的加氫站比較容易,乘用車行駛線路不固定而且車輛分布分散,普及初期加氫站建設選址、建設數量以及運營經濟性都是問題,需要社會協同努力才有可能實現。
新能源汽車多元化發展尋求突破。我國已啟動傳統能源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研究,這也意味著燃油車在中國市場的退出不再遙遙無期。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在未來車用能源中,氫燃料與電力將并存互補,共同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亟待解決續航里程不足、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