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雖然鋼材價格在上漲,但銷售利潤率依然很低,企業經營壓力未減。通過研發應用先進的節能減排工藝技術,進一步挖掘余熱余壓發電潛力,尤其是開發低溫余熱余壓,將是鋼企未來提高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度電便宜0.17元
用"變廢為寶"來形容思安新能源再合適不過。
2013年前,酒鋼宏興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煙氣、煤氣等直排空中,火光沖天,臭味刺鼻。"思安新能源進來后,這一現象得到了徹底改觀。"嘉峪關思安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志聯說,他們先后投資4.18億元,在酒鋼宏興建設了三個余熱余壓發電項目。
其中,2×30MW煤氣發電項目投資2.01億元,利用宏興鋼鐵高爐富裕放散煤氣發電。項目投入運營后,效果非常明顯,以前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煤氣對空排放不復存在,每年還能自發電4億多度。
"別小看這4億多度電,每年可為酒鋼宏興節約幾千萬元。"胡志聯說,根據合作協議,他們所發的電只能供給酒鋼宏興,而且比供電部門賣給企業的每度電要便宜0.17元。
另外兩個發電項目同樣讓酒鋼宏興受益。燒結余熱發電項目是利用酒鋼宏興4條燒結生產線余熱進行發電,無燃料燒熱,不產生二次污染。高爐爐頂煤氣余壓發電項目,通過回收高爐煤氣的壓力能和潛熱能進行發電,減少了噪聲對環境的污染。
酒鋼宏興相關負責人說,酒鋼沒投一分錢,就不僅解決了環保和能耗問題,還大大降低了用電成本。上述三個余熱余壓發電項目,年發電量6.5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萬噸,節約標煤20萬噸。目前,在酒鋼宏興類似的正在運轉的發電項目還有10多個,企業很好地分享了其中的紅利。
目前鋼鐵企業的自發電主要有三類:一是回收的可燃氣體,主要是焦爐、轉爐和高爐煤氣;二是余熱,各工序用于設備、產品冷卻的余熱及加熱爐產生的高熱煙氣、廢氣等,如燒結余熱、焦炭余熱、加熱爐煙氣余熱等;三是余壓,如高爐爐頂余壓等。
據測算,每提高1個百分點的循環自發電比例,可節省外購電量約21億度,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非常明顯。余熱余壓自發電比例已成為影響鋼鐵企業噸鋼能源成本的重要因素。比如,湘鋼,自發電與外購電比例從以前的2:8變為8:2,僅此一項每年降低成本15億元左右,減少500多萬噸碳排放。
自發電比例差距大
知易行難,尤其是向內挖潛進行自發電時。
在一家大型鋼鐵企業的廠區里,某能源公司負責人李欣(化名)一臉焦灼。面前的電腦顯示屏上,一串串數字在不停地跳動,其中一個醒目的紅色數字始終徘徊在"3"。
"3代表著鋼廠現在輸送過來的煤氣是每小時3萬立方米,而正常值是每小時15萬立方米。"李欣說,最近煤氣常常供應不足,直接導致發電量大幅減少,極大地降低了發電系統的效能。
而鋼鐵廠負責人也很焦慮,他們向能源公司提供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煤氣,同時接受能源公司用煤氣發的電。能源公司發電量減少,他們就要高價從供電公司買電補充。噸鋼外購電量差距約200度,影響噸鋼能源成本約120元。
李欣認為,煤氣供應不足,雖然與鋼鐵廠幾個高爐關停等去產能有關,但主要是鋼鐵廠生產工序上存在問題,跑冒滴漏現象嚴重,有的工序上煤氣在白白地空燒。
鋼鐵廠有關負責人坦承一些生產工序上存在著高能耗,公司正在積極整改,但老企業積重難返,一些地方改起來并不容易,需要時間。
而在另外一家大型鋼鐵廠,李欣的公司建設的煤氣發電項目一直滿負荷運轉。"鋼鐵廠情況差不多,同樣是去產能,這家鋼鐵廠供給發電系統的煤氣始終很充足,而且量還在不斷增加,最近還準備再上一臺發電機組。"李欣說。
其實,類似的現象在國內不少鋼鐵企業中存在,以致余熱余壓自發電比例差距較大。李新創告訴記者,先進的鋼鐵企業已達80%至90%以上,比如,漣鋼、湘鋼等,而差的50%還不到。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企業重視程度不同,有的鋼企苦練內功,將挖潛做到極致,有的鋼企則動作慢,效率低。
享受到余熱余壓發電好處的鋼企在不斷向內挖潛。比如,湖南省的漣鋼,最大限度地"吃干榨盡"二次能源,自發電比例一年上一個臺階,目前已高達90%以上,居同行業領先水平。
多家鋼企加碼自發電
有壓力就有動力。
在鋼鐵去產能和環保升級的雙壓之下,鋼鐵企業紛紛節能減排降耗,其中,多個企業巨資加碼余熱余壓發電項目。
定增日前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的新鋼股份,擬募集17.6億元,其中12.6億元用于煤氣綜合利用高效發電項目。新鋼股份目前每年外購電量23.75億度,自發電比例僅占總用電量的38%。公司表示,募投項目建成后,將利用公司現有的富余高爐煤氣發電,公司年均減少外購用電成本約3.76億元。
南鋼股份也在實施高效利用煤氣發電項目。根據定增方案,公司擬募集17.9億元,其中13.3億元用于高效利用煤氣發電項目。公司沒有透露企業目前自發電比例,只是表示,近年來通過各種技術革新,工序單耗煤氣逐年降低,高爐煤氣尚富余約17萬Nm3/h,富余轉爐煤氣超過4萬Nm3/h。募投項目建成后,企業每年將減少外購電費5.43億元。
酒鋼宏興今年9月請專業機構對能源系統進行了診斷,制定了優化和節能規劃具體方案。根據方案,公司計劃用3年到5年時間,投資21億元,進行節能項目改造。其中,利用余熱余壓自發電項目占比較大。
酒鋼宏興相關負責人說,從燒結到煉鋼這一段工序來看,目前的自發電比例約58%,后面可開拓的空間很大。比如,煤氣發電項目,公司將投入3.1億元對68個小項目進行技術改造。一旦實施完成,可供發電的煤氣將大大增加,預計產生效益2.2億元。
擁有尖端技術的思安新能源正在助力酒鋼宏興。胡志聯稱,他們正在對燒結余熱發電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改造完成后,發電量將在現有基礎上翻倍。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雖然鋼材價格不斷上漲,但是銷售利潤率仍然很低,企業經營壓力依舊很大,通過研發應用先進的節能減排工藝技術,進一步挖潛增效,仍是企業提高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低溫余熱發電待突破
前行之路不平坦。
"高溫段余熱余壓發電,現在技術很成熟,幾乎所有的鋼鐵廠都在涉足,取得的成效也不錯,但可挖的潛力有限,再往前走,就必須開發低溫段的余熱余壓。"酒鋼宏興相關負責人說。
酒鋼宏興擁有從采礦、選礦、燒結、焦化到煉鐵、煉鋼、熱軋、冷軋等完整配套的碳鋼和不銹鋼生產工藝流程,400攝氏度以下的高爐余熱、煙道廢氣等占比60%以上,這一塊到目前還沒有很好地被利用起來,基本處于浪費狀態。
"主要原因還是技術和成本。"該負責人表示,鋼鐵行業低溫段的余熱余壓比較分散,全部集中起來目前比較困難,甚至得不償失。盡管如此,酒鋼宏興仍在積極探索嘗試,比如,沖渣熱水(80至90攝氏度),以前都是廢棄的,現在正和西安交大合作,準備利用起來發電,目前項目正施工,有望年底投入使用。
鋼鐵行業的一些專家表示,近幾年,國內鋼鐵企業在低溫余熱余壓發電方面有了較大進步,但還處于積累經驗過程中,要大面積推廣實施還需技術上再上一個臺階。
數據顯示,國內鋼鐵企業低溫余熱余壓的市場在5000億元左右。而國家也是大力扶持,2016年鋼鐵企業余壓余熱發電可享受增值稅100%即征即退政策,取得的收入按90%繳納所得稅。
顯然,未來誰搶占了低溫余熱余壓發電制高點,誰就會成為鋼鐵行業的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