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湖北土壤修復投資增長20%以上
就在上個月,武漢市環保局公布了《武漢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湖北首次摸底調查工業企業已關停騰退、或疑似污染地塊。年底前,這項工作結束后,緊接著要做的,就是土壤修復。
根據“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今年,武漢將重點推進硚口古田化工片區、葛店化工廠等污染地塊的治理修復,以及江夏安山街污染農田的治理,預計修復總投資金額在100億元以上。目前,部分地塊的土壤修復工作已經展開。
上半年,全省土壤修復工程投資達180億元,呈現出20%以上的增長勢頭。到2020年,湖北預計將完成100個試點生態修復工程,基本覆蓋農用地、水源地保護區、高風險行業企業、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廠,并鼓勵社會資本的參與。
企業各顯所長進入環保產業
實力雄厚的“中字頭”企業依靠工程入門、借資本進擊、憑設備開路,已經開始進入湖北環保產業。中信集團在長陽建成日處理污水3萬噸的生態水公司;葛洲壩集團投資約4.73億元,探索磷石膏處理,以及淤泥和污染土壤處理;中國中鐵在武漢建成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武漢三金潭污水處理廠,涉足污水工程市場;中國石化在湖北成立首家節能環保工程公司,計劃三年投入20億,實施80個環境整治項目。
而中小企業則憑借環保新技術,迅速搶占細分市場。湖北華麗環保公司和武漢大學成立院士工作站,研發出可降解生物質塑料,并與菜鳥網絡合作,將這種新材料作為快遞包裝袋在全國推廣使用。
沿江企業加大環保投入 實現轉型升級
越來越嚴厲的環保法規,也倒逼長江沿線企業改造升級環保設備,尋找發展出路。7月,大冶有色投入4億元技改資金,建設年產蒸汽20萬噸的生物質熱力中心,熱效率比傳統燃煤鍋爐提高30%。武漢晨鳴紙業,投資4000千萬,改造升級污水處理系統。因出排水質量不達標以及雨污分流不徹底而被停產兩個月的枝江山水化工,也通過改造升級環保設備,重新開工。
接下來,湖北將發揮市場的乘法效應,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企業技改,以減輕中小型企業的環保負擔。今年上半年,湖北節能環保產業投資超過1200億,增幅達13.9%,預計全年環保業產值將超過1900億元。
今年上半年,湖北環保產業投資超過1200億,增幅達13.9%,預計全年環保業產值將超過19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