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濾膜已經越來越普遍的應用到許多水處理領域,超濾膜具有優異的物理分離功能,必將更廣泛,更普及應用到更多水處理領域中,但是在超濾膜使用中始終有個難題制約著推廣應用,這就是膜通量,也就是超濾膜組件的產水量,而且是穩定的產水量,因為這涉及到投資與運行費用。
影響膜通量的因素有許多,其中重要的一項是水中膠體的影響,極細小粘性懸浮物的影響,按理講,正是要用超濾來達到去除膠體和細小懸浮物,因為砂濾和多介質的精度(10μm)達不到要求,而超濾(0.01~0.1μm)可以輕松完成,因此人們用砂濾或多介質罐做為超濾預處理,讓超濾來完成終端過濾,事實上大部分超濾膜組件或系統都是這樣設計的,應該說完全可以用,但也存在普遍的不理想,因為要保持膜通量就必須加大錯流量,經常反洗,必要時還要用藥劑浸泡。
經過仔細分析,超濾膜截留膠體是一把雙刃劍,因為雖然實現了有效截流但卻在膜表面形成了粘膜層,阻礙了水流通過,一般講加大錯流和反洗對去除粘泥層效果效果不明顯,主要靠藥劑浸泡分解。

現在有了節能微濾技術,過濾精度可以達到0.1μm,如果再加上微絮凝則可以去除0.01μm物質,這比此前用砂濾多介質(10μm)做為預處理提高了二個數量級的精度,而過濾的路徑則由超濾膜不到0.1mm提高到2000mm,即提高了二萬倍,更為詳細的描述是:采用0.1μm的微濾做為超濾膜組件的預處理,為超濾膜承擔了大部分去除細小懸浮物,粘性物質的工作量,因而,降低了超濾的負荷,使得超濾可以同比提高膜通量,延長膜組件使用壽命,從而提高了整個膜系統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