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西博會成都展區,“成都造”沃爾沃S60L智能E驅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這里展出。目前,新能源汽車是成都市突出發展的主導產業
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造車之城
■以純電動為主要戰略取向,以插電式混合動力為過渡,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
■形成整車帶動、零部件支撐的生產制造格局;
■支持現有整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積極引進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加快形成較為完備的硬件制造體系
用車之都
■在公共服務領域,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公共交通、公務用車、市政等領域應用
■在商業服務領域,推進新能源汽車在物流配送、旅游景區、出租車等領域的應用
■在私人領域,支持新能源車輛銷售、租賃企業在蓉發展,深化分時租賃等商業模式,鼓勵和引導私人購買、租賃新能源汽車
11月2日,在成都市投資環境說明會暨國際合作園區項目對接會上,成都與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簽署了《成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戰略合作協議》,成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正式成立。
根據協議,聯盟將依托成都在市場、政策、服務等方面的環境優勢,聯合搭建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產基地和示范基地,推動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成都市實現綠色發展。
這只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眾多舉措之一。昨日,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成都市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思路已經成型,根據規劃,成都將打造新能源汽車“造車之城”、“用車之都”。到2020年,基本形成中心城區1公里智能充電圈,其他區(市)縣城區1.5公里智能充電圈,全域成都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0萬輛。
未來,成都將如何做?構建生產制造、市場應用、配套設施、管理服務4大產業支撐體系是關鍵。
1 如何生產制造?
純電動車是戰略方向
整車+零部件+充電裝備
今年3月25日,在第30屆中國·成都國際桃花節投資環境說明會上,中植新能源汽車表示,將投資130億元,計劃用3年時間在成都經開區建設全球總部基地;
9月22日,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制造基地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預計在成都市節能環保產業基地投資30億元,年計劃生產整車10萬臺,年銷售收入達300億元……
成都汽車產業基礎雄厚。目前,成都擁有沃爾沃成都公司、重汽王牌公司、成都客車公司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巴莫科技公司、聯騰動力公司、成都凱邁科技公司等關鍵零部件企業,產品包括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純電動特種車(物流車、環衛車)和動力電池及電池材料、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來自市經信委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完成新能源汽車產量3006輛,規上新能源汽車主營業務收入為18億元。
未來,成都新能源汽車制造方面有哪些策略?
根據規劃,成都將以純電動為主要戰略取向,以插電式混合動力為過渡,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以整車制造為重點,帶動關鍵零部件突破,形成整車帶動、零部件支撐的生產制造格局;支持現有整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積極引進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加快形成較為完備的硬件制造體系。
“圍繞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高水平打造產業發展載體。”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將圍繞“一區四園”產業布局,以成都經開區為核心發展區,新都區、青白江區、金堂縣、簡陽市為重點發展區,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聚集,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配套。
2 怎么推廣應用?
加快新能源車銷售租賃企業發展
構建“廣領域、多模式”體系
9月22日,隨著成都EVCARD電動汽車分時租賃項目的啟動,標志著成都市民又增添了一種綠色出行方式。出門到就近的網點刷卡取車,到了目的地還車刷卡……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這個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悄然興起的新興出行模式,在成都也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
如何讓新能源汽車走進更多“尋常百姓家”?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思路特別提到了構建“廣領域、多模式”的推廣應用體系。
成都將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場資源,加快在公共服務、商業服務和私人領域推廣“成都造”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發揮政府在車輛資源配置中的引導作用,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公共交通、公務用車、市政等領域應用,探索公交客車領域有條件分期付款等模式。
在商業服務領域,推進新能源汽車在物流配送、旅游景區、出租車等領域的應用,探索物流配送領域“首付+分期付款+一站式服務”模式、物流車以租代售等模式。
在私人領域,支持新能源車輛銷售、租賃企業在蓉發展,深化分時租賃等商業模式,鼓勵和引導私人購買、租賃新能源汽車,使消費者買得起、用得方便。
3 配套設施如何建?
鼓勵居民住宅區配建充電設施
買車送樁、以樁帶車、眾籌建樁
拿起像油槍一樣的充電插頭,插在車頭的插座上,手機客戶端不僅可遠程監控充電量,還能掃描付費,并且在半小時內,一輛小型電動車就可完成80%的充電……
這樣的場景,在成都正越來越普遍。“預計將在成都投資達5億元,建成3萬個新能源充電終端。”青島特來電公司負責人表示,作為新能源電動汽車用戶量身定制充電服務解決方案的提供商,特來電擁有世界領先技術的電動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致力于打造智能“五公里充電圈”,讓充電更加簡單、安全、可靠。
完善的基礎設施,對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至關重要。成都鼓勵國家電網、成都特來電、成都雅駿等企業在示范小區與單位、示范區域與示范區(市)縣大力新建和配建充電設施,開展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試點示范,探索先進充電技術、運營方式,逐步擴展到周邊區域。
圍繞市場推廣應用體系,成都將按照“適度超前、樁站先行、車樁相隨”的原則,以中心城區為重點區域,逐步向二、三圈層延伸。目前,特來電已與環球中心、新會展中心、中糧大悅城等18個項目簽署合作協議,先期將在成都高新區、龍泉驛區、武侯區推廣,首選人口密集的公共停車區域布局,再實現成都各區(市)縣全覆蓋。
成都還將進一步規范公共停車場建立充電設施停車位的比例,鼓勵成都特來電、成都雅駿等企業將充電設施建設與汽車銷售結合,采取買車送樁、以樁帶車、眾籌建樁等模式。
4 怎么監管服務?
開展大數據采集分析和綜合運用
將實時監測車輛、充電站、電池
在2015-2020年《成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中,明確以整車發展帶動動力電池、電控及動力總成等關鍵零部件發展,促進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
新能源汽車發展離不開監管和服務,成都將構建管理服務保障體系。
“圍繞新能源汽車產品推廣應用、配套設施建設和產業化發展,將進一步加強監管與服務。”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建立多方聯動、協調有序的工作機制,將有利于統籌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條塊分割、銜接不暢等問題。
同時,成都還將支持企業開展新能源汽車保險、貸款、售后服務、二手車交易等配套服務,積極探索建立具有充電和儲能功能的充電樁網絡,大力開展大數據采集分析和綜合運用,實現對線上所有車輛、充電站(樁)、電池等的實時監測,提高新能源汽車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來成都
100輛寶馬加入
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
“我們正在打造全球領先的城市共享交通平臺,讓出行方式改變,從人人有車逐步轉變為人人有車用。”11月2日,環球車享與寶馬(中國)簽署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戰略合作意向書,環球車享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光宇表示,寶馬將交付100輛純電動BMW i3升級版,用于環球車享旗下品牌EVCARD在成都開展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運營服務。
今年9月22日成都市正式加入電動汽車友好城市。以分時共享、綠色出行為主要標志的EVCARD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正式登陸成都。這是西南地區城市首次引入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未來“成都造”或將服務成都及周邊地區。
曹光宇博士說:“環球車享倡導共享經濟模式,開拓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務,在成都推廣綠色出行服務;同時,結合車聯網創新技術、新能源汽車大數據中心等的發展,為成都社會和用戶提供更多綠色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
EVCARD通過互聯網實時運用平臺管理車輛的租賃情況,對不同區域車輛分配不均衡的情況進行綜合調配。整個租賃過程,包括查詢、預訂、取車、還車以及支付,都可輕松通過手機客戶端完成。點開“EVCARD”APP,注冊認證成為會員。分布在成都各區縣的租借點盡收眼底,目前網點已經達到120個,而且還在快速增加中。未來三到五年,10000輛運營車輛將穿行在天府大地。
通過電動汽車分時租賃項目創新,成都將提升本地旅游配套設施,未來將對接上海,吸引更多長三角用戶自駕游,從而提升城市吸引力。曹光宇表示:“將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引入西南部地區城市,多方位推進成都新能源汽車發展及相關城市配套,也是環球車享中國戰略的重要步驟。互聯網+的創新模式將促進共享經濟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在成都
特銳德集團5年建成
8萬個充電終端
日前,成都特來電母公司特銳德集團位于西南航空港的新項目——特銳德集團川開電氣智能電氣設備研發制造基地建設工程全面啟動。該項目總投資超8億元人民幣,預計2017年12月竣工。建成投產后,年生產能力將在現有基礎上翻5倍,達到70億元。
在此之前,因為看好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前景,公司計劃5年內總投資12億元,建成約8萬個充電終端。截至今年10月,已建成投運115個站點、1366個終端。同時已在各大商場、部分學校、交通樞紐等公共場所布局電動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
作為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和運營者,特來電顛覆了傳統充電樁、充電站的技術體系及建設模式,首創了電動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以“無樁充電、無電插頭、群管群控、模塊結構、主動防護、柔性充電”的技術特點引領世界充電技術的發展,共獲得210余項專利。特來電利用汽車群充電系統的先進技術體系和云平臺系統來搭建當地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管理平臺;同時,聯合知名車企在成都打造獨具特色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國際體驗中心,并致力于打造制造業+互聯網創新的運營模式,打造新能源汽車制造業和新能源汽車消費群體間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