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提供:中南大學資源生物學院
我國年產硫酸渣近3000萬噸,由于硫酸渣鐵品位波動大、硅含量高,有害元素銅、鉛、鋅、硫、砷等偏高,用于煉鐵有很大限制。此外,硫酸渣含水量過高,表面性質差,難以直接用于燒結或球團生產。因此,其利用率不到50%,而硫酸渣的高效利用有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環保價值。
一般的物理選礦和化學選礦工藝 適應性差,對中低品位(含鐵30-40%)的硫酸渣選別效果差生產出的鐵精礦大多為赤鐵礦精礦,其過濾性能差,此外,表面性質不僅沒有改善,尤其使用浮選時表面性質變差,造球和制粒性能差,鐵精礦品位不高,有色金屬和硫等有害元素含量偏高,產品銷路不好。因此,采用添加劑強化還原焙燒硫酸渣的新工藝,制備出優質球團礦。該工藝流程簡單,產出鐵精礦為磁鐵礦型,適于生產球團礦,磁鐵精礦鐵品位可達63-66%,銅、硫含量均低于千分之六。工藝適應性強,可處理含鐵30%左右的硫酸渣,精礦品位均高于6.3%,回收率80%左右,投資省、見效快。
對含貴金屬或稀散元素的高鐵渣,還可從還原焙燒煙塵中或回收鐵后的尾渣中進行綜合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