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指出在日漸嚴重的大氣污染背景下,能源革命刻不容緩。作為國內首個將CO2冷媒技術應用到空氣能熱水器上的企業,海爾空氣能探索創新了有害氟利昂的替代介質,不僅更環保,而且在節能、噪音、使用范圍、出水量等多個方面都優于一般的空氣能熱水器。

海爾空氣能相關負責人就目前在空氣能領域的持續創新表示,“海爾研發的新品,更多的是源于市場的變化和消費者的需求。”比如根據消費者反饋,目前市面上的空氣源熱水器加熱水溫一般只能到55或者65度,全家人洗浴或是浴缸泡澡時往往熱水不夠用。針對這個問題,2017年海爾空氣能在家用領域推出了全系列80度高水溫產品,純熱泵加熱水溫可達80度,混水量比普通空氣能更多60%,滿足用戶大水量洗浴需求。對于商用熱水,當前燃煤鍋爐的淘汰,留下了很大的產品空缺。在此基礎上,海爾空氣能整合了全球的優質資源,推出最高水溫可達90度的二氧化碳環保冷媒產品,完美替代燃煤鍋爐。此外,采暖市場目前的產品需求非常大,海爾空氣能根據市場需求的優先級規劃下一代產品,將更加注重空氣能采暖產品在超低溫環境下的制熱效果、制熱能力以及運行的可靠性。
海爾作為空氣能熱泵行業的領軍品牌,依托海爾集團的研發資源平臺優勢,自2002年第一臺空氣能熱水器問世、標志著海爾熱水器正式進軍空氣能行業以來,經過15年的發展,在技術上實現了多次突破,能夠為用戶提供家用熱水、商用熱水及空氣能采暖三大領域的完整解決方案。2016年11月,海爾空氣能“空氣源熱泵熱水器高溫制熱水技術及產業化”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鑒定為國際領先,加上16年4月“面向模式可選的全工況變頻控制節能技術在空氣能熱泵熱水器中的應用”、“新型一體壁掛空氣能熱泵熱水器”以及2014年“跨臨界循環排氣壓力控制技術在二氧化碳空氣能熱水器中的應用”,短短兩年時間內,海爾空氣能先后有四項技術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鑒定為國際領先,并先后榮獲了“中國熱泵行業十大領軍品牌”、“中國熱泵行業熱別貢獻獎”“中國熱泵行業科技創新獎”、德國iF設計大獎、中國高端家電紅頂獎等多項榮譽。
在未來,海爾空氣能將繼續秉持著尊重市場、尊重用戶的態度,積極研發高品質產品,滿足不同的消費者需求,同時為了讓天更藍,水更清,海爾空氣能也將堅定地站在節約能源、綠色環保的立場上,施行綠色產品戰略,為我國的清潔能源、環保節能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為人類未來新能源的利用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及發展空間。日前從最新的深圳藍皮書《深圳勞動關系發展報告》獲悉,因企業股權并購、企業遷移等引發的經濟補償金爭議等新型勞資糾紛增多。對此,藍皮書建議勞動關系管理機制也要“轉型升級”,企業應該準備好“十八套劇本”;并建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設立“勞動關系專員”制度,勞動關系專員獨立于任何公司、組織,也獨立于政府,為員工提供個性化服務。
以前,深圳勞資糾紛的爭議焦點主要是勞動報酬發放是否合理、加班工資的計算標準是否合法等。現在,經濟補償如何進行計算成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分歧焦點;以前,法律強調企業不得因搬遷隨意解雇工人。但近年來,員工趁著企業搬遷的機會要求解除勞動合同,并獲得經濟補償金的訴求增多。隨著經濟補償法律規定的深入人心,在企業發生股權變化、重大經營政策調整,特別是產業轉型升級時,員工常常會要求企業先行買斷工齡,支付經濟補償等。但一些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的制度改革尚未跟進,未充分考慮到員工具有新的維權要求而做好事前溝通工作,從而引發爭議。
《深圳勞動關系發展報告》顯示,新型勞動爭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因企業股權并購,員工擔心自身原有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要求企業先行支付經濟補償,再重新簽訂勞動合同。比如A企業宣布收購B企業某業務,同時接收深圳的工廠廠房和工人,B企業表示工人可以自愿選擇在享受相同待遇的情況下到A企業工作,也可以選擇相同標準的補償。但據透露工人們希望無論是留下還是離開,B企業都給予更高的補償,因此雙方引發爭議。
二是企業隨著經濟轉型需要外遷,在外遷的過程中,按照要求仍市內遷移的,員工應該隨企業遷移。但是有員工片面理解企業外遷文件精神,要求先經濟補償,給企業增加了壓力。
三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勞動合同法》的決定以及《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出臺后,勞動派遣爭議增多,訴求主要表現為要求享受同工同酬待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