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廣播里的戶用光伏僅僅只是分布式光伏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而已。2016新一輪光伏電價調整并未下調分布式光伏度電補貼,加之光伏系統成本的迅速下降,致使分布式光伏具有了客觀的投資收益率,安裝量開始陡增。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了解,艾伏新能源等多家組串逆變器廠商2016年在國內市場的銷售增長幅度皆超100%。
與此同時,2017年前后伊始,協鑫、天合、晶科、晶澳等一線光伏龍頭企業皆開始大力推廣自己的分布式業務。僅協鑫集成計劃在2017-2019年間實現20萬套以上戶用系統;“至2020年,協鑫新能源分布式電站的建成量有望占到全公司電站業務的30%。”協鑫新能源副總裁兼分布式事業部總裁劉倩此前如是說。
2017年第一季度,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顯示,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243萬千瓦,同比增長151%。其中,浙江、山東、安徽、江蘇、河北和河南已成為全國分布式增長最快的6個省份。
然而一個問題是,電站后續25年的收益無不與電站運維息息相關,在分布式光伏遷越式增長的同時,后期運維能跟上腳步嗎?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分布式光伏運維市場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僅有部分資力雄厚光伏企業成立了運維事業部,專業的第三方運營團隊對分布式運維的市場多數還在觀望期。與此同時,為更好開辟分布式“地盤”,開發者、EPC以及設備供應商臨時覆蓋了運維服務。目前,一種全方位的標準化的分布式運維體系正成為市場探索的方向。
藍海與“門檻”
進入2017年,我國光伏應用市場格局雙轉移特點明顯,新增裝機呈現集中式光伏收窄和分布式光伏提速的態勢。伴隨分布式光伏市場的爆發,其運維市場也迸發出巨大的潛力。
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2020年光伏發電規模達到110GW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GW。如果以2015年光伏發電系統平均成本7元/瓦,運維占1%的成本計算,分布式光伏運維市場規模就將突破40億元。
然而,分布式光伏因規模小、地點分散、并網等級低、大多依附在建筑上,這對后期運維“門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實是,目前分布式光伏也處于“搶地盤”階段,項目開發的資金和技術門檻較低,以致項目開發者、EPC以及設備供應商都在臨時充當著運維商的角色。
“光伏電站運維水平參差不齊,一些電站存在運維規章制度混亂,執行力不強,且有一部分在設計、施工和驗收階段就缺失規范,嚴重影響了電站發電量的提升和正常運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發電標準處處長汪毅表示。
首頁12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