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污染車限行將大力推進
“PM2.5濃度越低,往下降的難度就越大。”張全坦言,環境治理符合邊際效益遞減規律。或許不久的將來,每年下降1微克/立方米都很難。
要讓PM2.5濃度“再創新低”,上海必須拿出更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張全透露,目前上海正在研究制定2018年到2020年的大氣污染防治深化治理方案,該方案將重點突出轉方式、調結構和深化污染治理。比如,在發展轉型方面,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和調整、能源和煤炭總量控制、交通運輸結構優化及減排;在固定源污染治理方面,落實工業達標治理,繼續加大工業揮發性有機物的治理力度,中小燃油燃氣鍋爐重點推進“油改氣”“油改電”和低氮燃燒改造;在流動源污染防治方面,推進高污染車、船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限行和淘汰,提升油品和排放標準要求,啟動實施第二階段船舶排放控制區。
上海還將依托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推進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共同減排。
環機垂直管理改革正在制定
上海近年來在環保上的進步,離不開鐵腕執法,尤其是新環保法實施以來,上海環保執法力度不斷攀升。
據透露,今年前3個月,相關處罰金額已達1.31億元,同比增長172.6%,接近2015年全年的處罰水平;期間,上海環保部門已向公安部門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25件。
不過,執法過程中仍有不少困難要克服。張全坦言,目前上海環境監察人員只有400余人,而大中企業多達9.2萬家,環保執法難以做到“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同時,許多環境違法行為已由“面上”進入“地下”,客觀上增加了環境監管的難度。
針對上述情況,上海正在制定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的改革方案。張全表示,這項改革重點解決三個問題,建立責任明確、督察到位、追責有力的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統一性、獨立性和權威性; 進一步強化基層環保隊伍和監管能力,推動環保監管重心下沉、落到實處。
名錄內企業須申領排污許可
許多復雜的環保問題,可以通過機制創新來解決,比如推行排污許可證。沒有能力控制污染排放水平和提高治理能力的企業,等待他們的是加倍的排污費、更嚴的超標排放處罰,直至無法獲得排污許可,被“市場之手”清退。
據透露,今年7月1日起,納入國家管理名錄的單位必須在規定時限內申領排污許可證,而且要按照許可證的規定排污,環保部門將依證進行監管。應領未領排污許可證的單位逾期嚴禁排污,未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排污的,環保部門將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處罰。
據介紹,上海在環保執法上建立了“雙隨機、一公開”機制,即隨機抽查被檢查對象,隨機選派行政執法人員,對抽查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加大懲處力度,并向社會公布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