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位于馬鞍山南部示范園區的安徽銀欣加工車間,設備正在忙碌運轉,員工們操控著設備對晶硅鑄錠進行掏棒、切斷、磨削。據宋良秀介紹:“這只是電池片生產的前半程階段,后續還要經過組件等多個環節。”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農村新能源行動,推進光伏發電,逐步擴大農村電力、燃氣和清潔型煤供給。這讓業界對未來光伏行業發展有了更好的展望和期盼,宋良秀也不例外。
他告訴記者,隨著行業的自身發展,以及電網基礎設施配套的完善,光伏行業將逐步走向市場化。而且從當前形式來看,光伏發電成本下降的速度遠遠超過預期,這為下一步的市場推廣提供了可能。
采訪中了解到,早期一張8英寸硅片售價在100元,而現在只賣到4.6元左右,價格上的巨大變化前后只用了8年時間。“只有價格下降,成本下調,才能更容易去推廣和普及光伏產品。”宋良秀說。
從半導體行業跨入到光伏行業的宋良秀坦言,目前光伏行業雖然還在依靠政府補貼,但以發展的眼光來看,長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非常可觀,光伏行業的最終目的是改變能源結構,這對于緩解環境保護壓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尤其是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光伏扶貧讓老百姓對光伏已不再陌生,安裝在家門口的光伏發電項目不單單讓每戶家庭用電自給自足,當所發的電量富余時,還可將多出的電能輸入到電網賣錢。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已進入新發展階段,產業開始從粗放型向集約型、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從單一制造型向制造服務型轉變。”宋良秀說,光伏產業是朝陽行業,多元化、多樣化需求是發展趨勢。
在馬鞍山南部示范園區,像安徽銀欣這樣涉足光伏行業的企業還有越眾光伏、正祥新能源、鑫海祥瑞等6家。在談光伏項目8個,項目總投資50億元,達產后產值將不低于150億元。如今,馬鞍山南部示范園區的光伏產業正在向規模化、集聚化和產業鏈化發展,已落戶的企業幾乎涵蓋了光伏全產業鏈。
“雖然前景看好,但路未必一帆風順那么好走。”對于行業的未來,宋良秀提出自己的見解,只有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不斷推動成本下降,獲取更有利于和傳統能源競爭的電價優勢,才能把光伏持續推廣和普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