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南京市七大類14個重點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00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了2.3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包括軟件及服務業)占全市工業比重達到了38.7%,較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對全市工業的支撐能力明顯增強。
市經信委最近深入梳理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個板塊的發展情況。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去年實現了大幅增長,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衛星應用等產業保持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長態勢,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速達90%,集成電路產業在臺積電等大項目帶動下,也有望成為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發展的爆發點。
最新躍上千億級的節能環保產業板塊,在南京市也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持續發展,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2016年,節能環保產業著力突破了非金屬、陶瓷變壓器、高低壓潛水電機等關鍵技術,重點研究有機廢水檢測處理等實用技術。去年該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12億元。
新興產業的集聚效應也在凸顯。當前,南京市已建成2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聚區。其中,有南京開發區液晶谷、雨花臺區軟件谷兩家千億級基地;江寧開發區智能電網谷、化工園新材料產業基地兩家500億級基地;江寧開發區無線谷(未來網絡谷)、六合節能環保產業基地、江寧濱江裝備產業園和溧水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4家百億級基地。
“軟件谷、未來網絡谷、液晶谷、智能電網谷等都已成為南京市相關產業的核心集聚區,在國內享有較高知名度。”市經信委新興產業推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戰略目前還有高新區衛星應用產業園、浦口區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等一批新載體正加快推進建設。
根據部署,我市已明確到2020年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為支柱產業,總規模突破1萬億元。最近下發的2017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明確,今年我市七大類14個重點領域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要繼續保持12%的高增速。下一步,在已有的6個千億元規模產業基礎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衛星應用、工業軟件及基礎軟件3個產業規模有望提升到500億元以上。同時,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航空航天裝備等產業也將保持快速增長,力爭產業規模盡快實現新突破。
與此同時,到2020年,我市每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將重點布局1到2家基地,全市認定30家左右市級新興產業基地,引導各區和開發園區重點布局具有自身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最終形成5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