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某醫化企業工業廢水處理廠產生的有機廢氣無害化處理的項目,開發出的一套技術可靠、經濟安全的有機廢氣鍋爐焚燒處理工藝,經應用,該系統具有燃燒效率高、安全穩定、經濟效益好的特點。
1鍋爐熱力焚燒處理技術
鍋爐熱力燃燒技術指利用現有供電鍋爐、供熱鍋爐或其他非廢氣處理專用的焚燒爐,將產生的有機廢氣經簡單預處理后直接引入到鍋爐燃燒室,在不增加設備或少增加設備的情況下,廢氣中的有機碳氫化合物遇熱后氧化并徹底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達到凈化污染物的目的。
鍋爐熱力燃燒技術具有簡單實用、投資省、運行費用低、凈化效率高的優點,還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蔡春雷等設計將聚醚生產過程中的有機廢氣送入鍋爐進行焚燒,運行結果表明,鍋爐尾氣能達到國家的相關排放標準,鍋爐熱力焚燒技術可用于有機廢氣處理。但有機氣體大都易燃易爆,對鍋爐存在腐蝕、爆炸等安全風險,同時如果有機廢氣中含有除碳氫外的其他元素,則可能在燃燒后產生二次污染。因此,對于有機廢氣的處理,除凈化效率外還需要著重考慮處理系統的安全性。
2鍋爐熱力焚燒技術工程應用
2.1項目概況
浙江某醫化企業集中污水處理廠日常運行過程中,其調節池、水解池、厭氧池等有惡臭氣體產生。此前,企業針對部分有惡臭產生的水池已進行加蓋并將廢氣送至“堿洗+活性炭吸附”的工藝設備處理后排放,但是由于堿洗對惡臭氣體中有機物的吸收能力較差,且活性炭在運行過程中很快吸附飽和后穿透,同時前道堿洗后廢氣將夾帶大量的水汽進入活性炭,使得活性炭層受潮,影響其使用,尾氣無法穩定達標排放。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企業決定對其進行改造,利用企業熱電循環流化床鍋爐,采用鍋爐熱力焚燒有機廢氣的技術進行治理。
該企業制藥過程中使用大量有機溶劑,部分溶劑在使用過程中進入污水后到達污水處理廠。經分析,污水處理廠廢氣主要成分為少量甲苯、二甲苯、乙苯、二氯甲烷等有機廢氣和H2S、氨等惡臭廢氣,通過預處理后,進入鍋爐系統焚燒的有機污染物主要為甲苯、二甲苯、乙苯和二氯甲烷。
2.2廢氣處理工藝介紹
本項目設計將集中污水處理廠廢氣(廢氣量50000~60000m3/h)經企業原有的堿洗+除霧等預處理系統處理,由引風機經長距離不銹鋼管道輸送,并再次除霧去除水汽后通過預熱器預熱,最后送入鍋爐焚燒。該廢氣量分配至熱電廠90t/h循環流化床鍋爐,符合鍋爐一、二次補風量要求,在進焚燒爐前新增了除霧器,進一步降低水汽含量。具體工藝流程見圖1。
2.3.1預處理系統
分析產生的污染物組分和焚燒爐工藝,在廢氣送焚燒爐前后的熱電廠內的管道、風機或者預熱階段存在可能的腐蝕風險,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腐保護措施。本項目在廢氣送熱電廠前采用堿洗噴淋預處理,去除硫化氫等酸性氣體,并能夠降低廢氣溫度,起到一定的防燃、防爆及阻隔的作用。
2.3.2除霧系統
噴淋后的廢氣夾帶大量水汽,空氣中的水分含量影響鍋爐焚燒效率,本項目在增壓離心風機前后設置了兩道除霧系統,有效降低進入鍋爐中的水汽含量,設備采用了絲網除霧器,對于3μm以上的霧滴,除霧效率達到98%以上。
2.3.3輸送系統
輸送系統采用不銹鋼304材質,以法蘭連接,在管路下方開設一排水口用于排放可能存在的積水,為防止輸送過程中產生靜電引發安全事故,沿程安裝接地,消除可能產生的靜電。同時,新增引風機克服輸送阻力,并在風機處安裝聲光報警器,以監視風機故障情況。
2.3.4控制系統
針對離心風機運行、廢氣量分配、摻燒量分配及各個儀表的信號使用,設置了一套PLC自動控制系統,所有控制都由PLC實現。PLC再將系統運行的信號輸送至熱電廠DCS系統,以便熱電廠控制室可以對整個鍋爐熱力焚燒系統進行監控。
考慮到電廠鍋爐停爐,廢氣從風機后分成兩路,分別送至A、B兩臺循環流化床鍋爐的一、二次補風進風系統中,B號鍋爐作為備用系統使用,采用電動閥進行控制,即當A號鍋爐停爐時,開B路電動閥,同時關閉A路電動閥,廢氣進入備用焚燒系統處理,反之亦然。為了提供合適的進風風量,在廢氣管路末端設置壓力變送器在線測定壓力、風量,信號輸出至PLC中,根據測定結果調節離心風機的變頻器,同步控制旁路補風量。
2.3.5安全系統
基于廢氣安全性評估,設置了可燃氣體報警系統和應急排放系統,主要由可燃氣體報警器、應急排放系統管路、電動閥和煙囪組成。
集中污水處理廠內新增除霧器前設置了可燃氣體報警器,當管路中廢氣超過爆炸極限的1/4時報警,打開電動閥讓廢氣應急排放,通過就近設置的煙囪進行排放,同時關閉輸送管路電動閥并切斷離心風機電源;熱電廠A、B鍋爐進風口前的管路中設置了可燃氣體報警器,當管路中廢氣超過爆炸極限的1/4時報警,打開超越管路電動閥,同時關閉輸送管路電動閥并調節旁路補風量,讓廢氣通過熱電廠的鍋爐煙囪應急排放。三套可燃氣體報警系統信號輸出至熱電廠DCS系統中以便熱電廠控制室對處理系統的運行狀況進行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