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據悉,日本LED大廠日亞化(Nichia) 已于2016年12月27日在美國東德州聯邦地方法院提起四件專利侵權訴訟,分別控告包括液晶電視與LED照明廠商在內的下列被告:
被告
⊙美國LCD電視經銷商TTE Technology, Inc.及其母公司TCL Multimedia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其為中國LCD電視制造商;
⊙美國LCD電視制造商VIZIO, Inc.;
⊙美國LED照明及其他產品零售商Lowe’s Home Center LLC,及其關系企業L G Sourcing, Inc.,其為美國經銷商;
⊙美國LED照明設備制造商與經銷商Feit Electric Company, Inc.。
日亞化于該等訴訟中主張上述被告侵害其美國專利第9,490,411號,并聲請法院核發禁制令,禁止被告販售及經銷侵權產品,同時請求損害賠償。
日亞化重申,該公司將不遺余力地尋求保護其專利以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并在適當且必要時,于任何國家對侵權者采取法律行動。
相關案例
首爾半導體向29企發侵權警告
近日曝出消息,韓國LED首爾半導體株式會社自2016年9月起,以照明、電視等制造廠商為對象,針對全球29家企業發出專利侵權警告。這29家企業包括創維等15家中國大陸企業、AOT榮創公司(下稱榮創)等4家中國臺灣企業以及Feit等多家歐美企業。
消息一出,立刻在半導體行業引發熱議。有專家認為,此次首爾半導體針對眾多中國LED企業提起侵權警告,一方面說明中國半導體制造與消費市場發展前景廣闊,首爾半導體希望通過專利訴訟,獲得可觀的專利許可費;另一方面說明近年來中國LED企業對技術研發、專利保護更加重視,首爾半導體意欲通過專利訴訟遏制競爭對手、搶占市場份額。
337-TA-947調查案初步裁定科銳獲支持
2016年8月2日,科銳宣布該公司已經收到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有關337-TA-947(部分LED產品及其同類組件)調查案的初步裁定通知,此次裁定支持科銳對費特電氣公司和其亞洲供應商東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有關侵犯專利和發布虛假廣告的控訴。ITC法官的判決結果顯示,因侵犯了美國專利號8596819(LED照明產品效率)、美國專利號8628214(LED照明產品效率)、美國專利號7976187(全方位LED照明產品)、美國專利號8766298(LED元器件結構),費特和東貝被裁定違反關稅法第337節。另外,費特和東貝在未能達到能源之星標準/或要求的部分產品上粘貼能源之星標簽,這一發布虛假和誤導性廣告的行為被裁定違法。目前預期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2016年11月29日對該項調查案作出最終裁決。
道康寧復審保住LED光學封裝硅膠專利
2016年8月,道康寧宣布歐洲專利局表示專利字號第EP-1556443號將維持有效。這項專利是道康寧手中智財產品線,高折射(RI)苯基硅光學封裝膠技術。據稱,這種封裝膠能夠提供更佳的光輸出表現,提升可靠度并兼具其他高亮度LED照明所需的優勢。歐洲專利局的決定對道康寧智財布局地位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專利的完整度具有戰略重要性,道康寧具備在全球各地的LED生產基地,如美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歐洲專利局于2013年3月27日發布的專利號EP-1556443號是道康寧旗下相當重要的智慧財產權。在發布不久之后,歐洲專利局就收到兩個單位提出的反對意見,要求取消該專利。然而,經過歐洲專利局的復審,再加上一些微幅修正,歐洲專利局于2016年6月21日正式提出道康寧的這項專利將會繼續維持效力。
珈偉股份LED產品遭美企訴訟未公告
2016年7月11日,美國照明科學集團以珈偉股份一款LED筒燈侵犯其專利為由,將珈偉股份及珈偉科技(美國)有限公司上訴至加利福尼亞州法院,申請臨時禁令以禁止侵權產品繼續進口至美國境內,以及禁止已進口產品繼續銷售。及后,珈偉股份方面證實了這一消息,針對沒有對這項訴訟公告一事,該公司表示,對方所稱的專利侵犯依據并不充分,且“訴訟所牽涉的產品金額不大,達不到披露標準,公司判斷不會有重大影響。”此前在2013年6月15日,珈偉股份曾公告稱,收到美國新澤西州地方法院送達的文書。原告SimonNicholasRichmond稱,珈偉股份及子公司的多項產品,侵犯了其一項或多項專利。珈偉股份表示,2013年的訴訟于2016年有了一審判決,對方被判專利無效,但在堅持上訴。這次的情況和2013年有些類似。雖然對方所稱的專利侵犯依據并不充分,但萬一抗辯依據未獲法庭支持,公司會尋求和解,改變產品的工藝方法或者研發類似新產品等來應對。
影響
專利大棒,殺傷力有多大?
此前對于首爾半導體此次發出專利訴訟警告的意圖,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知識產權部顧毓波就分析認為,提出專利侵權警告是實現企業專利運營戰略、獲取專利價值的一種手段。首爾半導體此番通過發出侵權訴訟警告,一方面希望可以限制競爭對手進入LED市場,從而獲取高額的壟斷利益;另一方面希望脅迫被訴方簽署專利許可協議,收取專利許可費或購買其專利資產。如果最終首爾半導體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并勝訴,即使與被訴方不能達成和解協議,也有可能獲得法院判決的專利侵權賠償金。
顧毓波認為,近年來,全球半導體行業發展趨緩,唯有中國半導體行業保持快速增長。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基地,而且已成為全球半導體消費的主要市場,尤其是在云計算、人工智能、智能駕駛等新技術逐步興起的背景下,大數據處理需求大幅增加必將帶來半導體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顧毓波分析指出,從全球LED技術發展格局來看,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技術較為領先,中國企業進入LED市場時間較短,基礎專利相對薄弱,缺乏整體布局,較國際半導體巨頭還有一定差距。首爾半導體此次針對中國企業提出專利侵權警告,正是抓住了中國企業的這一短板,謀求以最經濟和高效的策略實現其專利價值。
又何止是首爾半導體,隨著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一些專利公司和行業巨頭揮舞著“專利大棒”試圖抑制中國企業在國外市場的崛起。對于那些有志于在國外市場有所作為的中國創新企業而言,他們必須勇敢面對并且逾越阻礙他們前行的“專利墻”。
專利大棒殺傷力大
1、禁令、排除令風險大,一旦禁令發出,企業的研發、制造、宣傳、渠道和營銷等隨時可能被“叫停”,聲譽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2、賠償額度極高,一旦一場訴訟失利,數千人一年創造的利潤就將付之東流;
3、除了高昂的律師費外,企業內部也需要有專人來處理這些訴訟,這對企業來講又花錢又花人力又失客戶;
4、專利訴訟的最大問題就是它的不確定性,難以確定輸贏,或者說肯定輸;
5、輸家的代價不只是賠錢,更嚴重的是退市。
事實上,專利訴訟完全可能成為殺手級的競爭工具。國內大企業之間尚無靠專利訴訟一擊致勝更多是因為中國本來就還在從以成本控制為核心競爭力的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創新型制造業轉型途中,即使是市場化發展早很多的臺灣制造業也還徘徊在代工階段??梢灶A見在完成從拼成本到拼設計的跨越后,中國本土企業下一個階段非??赡苓M入專利訴訟快速增加的技術競爭。
應對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抱團防御
知識產權的積累是企業參與全球化競爭的基礎,尤其是在開拓歐美高端市場時,強大的知識產權實力就是入場的門票。隨著知識經濟及全球化的發展,知識產權逐步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體現。大力推進自主創新是增強知識產權實力的根本性舉措。對于國內LED企業來說,最重要、最有效但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加強研發創新。因為無論是專利收購還是建立產業聯盟,都是建立在雙方或者多方互惠互利的基礎之上,并不能完全的自主可控。只有研發這一條途徑,是可以自主控制的,投入多少,全憑自己。不過,研發的投入并不能立竿見影,回報周期較長,對企業的長遠戰略部署是個考驗。
雖然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發展突飛猛進,但從整體而言,中國企業在專利領域仍然處于弱勢地位,對于國際競爭規則的理解、應用與國際巨頭之間還有差距,現階段,中國企業在大力推進自主創新、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同時,也應該“抱團”共同應對專利挑戰。
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知識產權部顧毓波建議,中國企業一旦遭遇專利訴訟,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可以共同組成應訴團隊,對抗專利訴訟風險,這樣既有利于減少專利訴訟成本,也可以提高專利訴訟效率,提升在專利許可談判中的話語權。